如帝其聆。式稽周颂,

程公许宋代〕《明禋进戒诗

於赫圆宰,视听自民。
惟圣能飨,非德莫亲。
乃眷炎宋,受命以仁。
十月三叶,涵每毓春。
德厚流光,施及吾君。
历数有归,兆协大横。
性笃孝薛,天纵睿神。
思皇帝统,积累艰勤。
譬彼菑田,
是播是耘。遗大朕躬,
曷其敢宁。嗣训九年,
端拱严宸。权纲复归,
如日宣精。奸险投荒,
耆哲扬廷。与物便始,
三载惟寅。宗祀戒期,
历吉中辛。孚号万方,
以肃先庚。饬我玉幣,
洁我粢盛。秋霖淫泆,
俄浃六旬。法宫祗惧,
虔祈百灵。炉沉未烬,
如谷应声。飚籁号起,
雾侵敛昏。凡百执事,
肄习彬彬。戊辰斋居,
弥竭精纯。昧旦盛且,
天仗肃陈。爰趋殊庭,
溯瞻九闳。眷我道祖,
凝神窈冥。浚发灵源,
流福无垠。旋跸清庙,
感恻蒿焄。端冕对越,
秉心著存。暨入祢室,
有涕其零。僾若有见,
忾如有闻。景续陆离,
瑞霭轮囷。乃备法驾,
玉軑金轮。苍龙载驱,
和鸾锵鸣。黄纛晅书,
翠蕤梢云。还复斋寝,
以须肇禋。重屋启邃,
入牖徹扃。秸席纯敷,
蜡炬交荧。金石森列,
豆笾芯芬。有雨其雱,
激电震霆。先事以戒,
升奠而停。皇心益祗,
惕若持盈。上帝降鉴,
富媪式凭。二后严配,
五帝侍轩。陛级陟降,
食饮乐欣。礼仪既备,
廷列九宾。宣旨辍贺,
免御端门。天降威灵,
宁不震惊。省咎宸扆,
肆眚八纮。相古肆祀,
酒癣牡骍。吒物荐忱,
惟协这馨。玉带之图,
奉高所营。盖第圜水,
入自昆仑。辩说蹖驳,
舛厥本源。若稽皇佑,
裁自帝尊。合祛参侑,
不渎不烦。维时春和,
穆穆迓衡。尚劳圣虑,
抑加鸿名。制诏辠己,
千古日星。其在於今,
履运艰屯。胫躔错度,
水旱存臻。寇盗虔刘,
公私窭贫。国论轇轕,
政条放纷。所宜急急,
补坏支倾。皇帝明哲,
问学日新。夔夔翼翼,
是究是询。广内九重,
方丈八珍。采翠眩转,
尊罍溢醇。皇情泊然,
尧采若颦。沓来封章,
敷列典坟。旰不遑食,
坐或达晨。虽躬其劬,
未凝劂勋。因飨而思,
咎证之频。天诱帝衷,
跻之乾游。天启神断,
旋乾转坤。抵龟蔽志,
昒号列绅。若古有训,
股肱惟恐人,进退以礼,
艰哉选抡。匪余则私,
弛弛必更。皤皤一老,
为世重轻。毋徐其驱,
扰我心旌。奚蠹莫理,
奚坠莫撑。执枉而陟,
孰贤而湮。孰道之同,
而返丘园。迟汝之来,
秉我化钧。莫莫葛藟,
芘其本根。有来赞裸,
麟趾振奋。时庸展亲,
金帛脤膰。慨昔急难,
在原脊令。岂不尔矜,
义或夺恩。盍考故实,
以厚人伦。言路之辟,
公论以信。谁窒其来,
岁久积堙。亦既疏沦,
源清则亨。毋厌其鲠,
而其佞言。药石我爱,
醪醴我醒。好恶之岐,
治忽以分。民亦劳止,
鲂尾其赪。吒之守宰,
尔抚尔循。边以警闻,
皇皇算缗。吏缘为奸,
星火急征。慨彼嘉殖,
耗於螣螟。戢贪林苛,
前令盖申。祁祁中原,
百年荆榛。天狼耀芒,
较昔则狞。摲我边关,
殓我边氓。汔可小休,
亦人之情。偿得少暇,
修其政刑。毋宁翫愒,
以纵鲸吞。维是四端,
急甚救焚。天何言哉,
警戒谆谆。仁爱之心,
与父母均。皇帝曰咨,
尔公尔卿。其左右我,
以经以纶。鼎雉儆,
中兴有殷。云汉惧灾。
王化复行。维思无邪,
负扆有铭。敢不参倚,
日省吾身。我阙汝规,
毋我逢迎。渊冰虎尾,
始终一诚。神示神考,
宁不我听。百臣司蕝,
虔薛骏奔。跪诵祝册,
如帝其聆。式稽周颂,
进戒九阍。敬之敬之,
毋圯於成。海深岳崇,
不废涓尘。图易於艰,
渝险而平。天锡帝寿,
如古大椿。天祚景运,
万亿子孙。臣虽不敏,
知力於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颂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聆 líng《國語辭典》

聆 [ líng ]

  1. 倾耳细听。如:「聆听」。《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唐·李善·注:「聆,听也。」《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式 shì《國語辭典》

式 [ shì ]

  1. 法则、模范。《书经·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后汉书·卷四四·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
  2. 仪节、典礼。如:「仪式」、「阅兵式」、「结婚式」。
  3. 规格、样式。如:「格式」、「款式」。
  4. 古代车前的横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通「轼」。
  5. 自然科学中指表示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如:「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式」。
  1. 效法。《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必欲行若言,当大定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2. 用。《左传·成公二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晋·杜预·注:「式,用也。」
  3. 古时人立而乘车,俯而凭轼以示敬意。《书经·武成》:「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阊。」唐·孔颖达·正义:「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汉书·卷四○·周勃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汉·郑玄·笺:「式,发声也。」
稽 jī/qǐ《國語辭典》

稽 [ jī ]

  1. 停留、延迟、拖延。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之三:「回山时阻路,绝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圣旨发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轿马和家眷起身。」
  2. 积存、囤积。《史记·卷三○·平准书》:「蓄积余业,以稽市物。」
  3. 考证、考核、查考。如:「稽查」。《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博学稽古,自少知名。」
  4. 计较、责难。《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5. 卜问。《书经·洪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楚辞·王逸·卜居章句序》:「稽问神明,决之蓍龟。」
  1. 准则、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2. 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稽黄。

稽 [ qǐ ]

  1. 参见「稽首」、「稽颡」等条。
周颂(周頌)zhōu sòng
《诗》“三颂”之一。共三十一篇,为 西周 宗庙祭祀乐章。因多颂德之作,故后用以指朝廷颂歌。《诗·周颂》 郑玄 笺:“《周颂》者, 周 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 唐 司空曙 《送翰林张学士岭南勒圣碑》诗:“ 汉 恩天外洽, 周 颂日边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