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蹙项在掌间,始知桥边老人是黄石。

徐祯卿明代〕《将进酒·将进酒

将进酒,乘杜康。
大白砗磲为罂锦,作幂燕京字琥珀。
朱缗三千酒一石,君呼六博我当掷。
盘中好采颜如花,鸳鸯分翅真可夸。
壶边小姬拔汉帜,壮士失色徒喧哗。
拉君髯,劝君酒,人间得失那复有。
男儿运命未亨嘉,张良空槌博浪沙。
秦皇按剑搜草泽,竖子来为下邳客。
一朝崛起佐沛公,身骑苍龙被赤舄。
灭秦蹙项在掌间,始知桥边老人是黄石。
狂风吹沙涨黑天,天山雪片落酒筵。
锦屏绣幕不觉暖,齐讴赵舞绕膝前。
人生遇酒且快饮,当场为乐须少年,何用窘束坐自煎。
阳春岂发断蓬草,白日不照黄垆泉。
君不见刘伶好酒无日醒,幕天席地身冥冥。
其妻劝止之,举觞向天白,妇人之言不足听。
又不见汉朝公孙称巨公,脱粟不舂为固穷。
规行矩步自衒世,不若为虱处裈中。
丈夫所贵岂穷苦,千载倜傥流英风。
人言徐卿是痴儿,袖中吴钩何用为。
长安市上歌击筑,坐客知谁高渐离。
我醉且倒黄金罍,世人笑我驩糟而扬醨。
吁嗟!屈原何清,渔父何卑。
鲁连乃蹈东海死,梅福脱帽青门枝。
明朝走马报仇去,襄子桥边人岂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桥边老人黄石

灭 ( 滅 ) miè
灭 [ miè ]
  1. 火熄:熄~。
  2.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3. 淹没:~顶之灾。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1.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2.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3. 姓。如宋代有秦观。
蹙 cù《國語辭典》

蹙 [ cù ]

  1. 逼迫、逼近。《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夫角之末,蹙于脑而休于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2. 缩减。《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3. 聚拢。《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4. 踩踏。宋·苏轼〈申王画马图〉诗:「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通「蹴」。
  5. 踢。《礼记·曲礼上》:「以足蹙路驺,有诛。」通「蹴」。
  1. 恭敬的样子。《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
项 ( 項 ) xiàng
项 [ xiàng ]
  1.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链。~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
  2. 量词,分类的条目,:~目。事~。
  3. 钱款,经费:款~。进~。存~。
  4.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5. 姓。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掌 zhǎng《國語辭典》

掌 [ zhǎng ]

  1. 手心、足心。如:「鼓掌」、「脚掌」、「易如反掌」。
  2. 动物的脚底。如:「熊掌」、「鸭掌」。
  3. 量词。计算武术招数的单位。如:「一掌毙命」、「降龙十八掌」。
  4. 钉缝在鞋底前、后部分的皮子或橡胶。如:「钉一块掌儿。」
  5. 姓。如晋代有掌同。
  1. 用手掌打。如:「掌嘴」。
  2. 管理、主持。如:「掌舵」、「掌政」、「职掌大权」。
  3. 北方方言。指搁放、加上。如:「记得掌点儿盐到汤里。」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桥边(桥边)
唐 李益 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一 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
唐 曹唐 送康祭酒赴轮台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  ——《骈字类编》
老人 lǎo rén
(1).老年人。《左传·宣公十五年》:“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唐 冯著 《燕衔泥》诗:“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 臧克家 《老哥哥》:“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復食。” 宋 张孝祥 《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舍 《婆婆话》:“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只好告诉母亲:不久即有好消息。”
(3).称尊长。 唐 戴叔伦 《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诗:“鹤髮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 茅山 见老人。” 清 国泰 《〈助字辨略〉序》:“《助字辨略》者, 确山 刘老人 所著也。”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
(4).年老长辈自称。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相见无期,惟当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5).见“ 老人星 ”。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黄石 huáng shí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