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江流学秦篆,春风应是李阳冰。

苏泂宋代〕《金陵杂兴二百首

石头城上更高层,与客携壶试一登。
屈曲江流学秦篆,春风应是李阳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屈曲江流秦篆春风应是李阳

屈曲 qū qǔ
(1).弯曲,曲折。《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三国 吴 薛综 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 明 唐顺之 《条陈水运事宜》:“见 闽 浙 人舟行石罅间,屈曲无碍。” 宋教仁 《登韬光绝顶》诗:“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餘屈曲,难以辞极也。”
(3).委曲,曲意迁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性素刚直,做了两三处地方官,不能屈曲,中年拂衣而归。”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余赋性偏弱,迫以飢寒,不得遂其麋鹿之一往,屈曲从俗,姑且不免。”  ——《漢語大詞典》
江流
魏晋 王粲 赠蔡子笃诗 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唐 王维 汉江临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 杜甫 春水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唐 刘禹锡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唐 方干 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 江流盘复直,浮棹出家林。  ——《骈字类编》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秦篆 qín zhuàn
即小篆。《汉书·艺文志》:“《苍頡》七章者……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復颇异,所谓 秦 篆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秦 灭旧章,以吏为师,乃 李斯 删籀而 秦 篆兴, 程邈 造隶而古文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李斯 订定文字,依据籀文、古文,笔划力求简省划一,称为 秦 篆,或称小篆。”  ——《漢語大詞典》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应是(應是)yìng shì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漢語大詞典》
李阳(李陽)lǐ yáng
(1). 晋 王衍 妻 郭氏 , 贾后 之亲,借势妄为,性贪戾, 衍 不能禁。时有京师大侠 李阳 , 郭氏 素惮之。 衍 因借口谓 郭 曰:“非但我言卿不可, 李阳 亦谓不可。” 郭氏 方有所收敛。事见《晋书·王戎传》。后因以指悍妻所畏服的人。 宋 苏轼 《戏赠孙公素》诗:“不须戚戚如 冯衍 ,便与时时説 李阳 。” 王文诰 注:“ 孙公素 ……娶 程公 之女,性极妒悍,故云。”
(2). 晋 李阳 与 石勒 邻居,性猛好斗,早年为争麻池,曾与 石勒 迭相殴击。后 石勒 举事成,戏谓 李阳 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后引以为斗殴的典实。 唐 韩愈 《斗鸡联句》:“毒手饱 李阳 ,神槌困 朱亥 。”  ——《漢語大詞典》
冰 bīng《國語辭典》

冰 [ bīng ]

  1. 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2. 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1. 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如:「把这块肉冰起来。」
  2. 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1. 寒冷。如:「冰凉」、「冰冷」。
  2. 清高的、纯洁的。如:「冰心」。
  3. 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肤」。
  4. 冷酷、没感情。如:「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