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范成大宋代〕《河豚叹

鲰生藜苋肠,食事一饱足。
腥腐色所难,况乃衷酖毒。
彭亨强名鱼,杀气孕惨黩。
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吴侬真差事,网索不遗育。
捐生决下箸,缩手汗童仆。
朝来里中子,才吻不待熟。
浓睡唤不应,已落新鬼录。
百年三寸咽,水陆富肴蓛。
一物不登俎,未负将军腹。
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
作俑者谁欤?至今走末俗。
或云先王意,除恶如艺菽。
逆袅与毒獍,岁岁参币玉。
芟夷入荐羞,盖欲歼种族。
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
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
鼋鼎子公怒,羊羹华元衄。
异味古所珍,无事苦畏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养生砧几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养生(養生)yǎng shēng
(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 韩愈 《与李翱书》:“僕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闻 庖丁 之言,得养生焉。’” 宋 陆游 《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同年 储梅夫 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3).畜养生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 赵閲道 为人清素,好养生,知 成都 ,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
(4).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张预 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
指奉养父母。《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焦循 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送死养生,立后继絶。”  ——《漢語大詞典》
具 jù《國語辭典》

具 [ jù ]

  1. 有、备有。如:「具备」、「独具慧眼」。
  2.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3. 陈述、报告、列举。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1. 器物、用器。如:「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2. 量词。计算器物、尸体等的单位。如:「两具尸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3.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4.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1. 皆、都、全。《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1.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3.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1.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2.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砧几 zhēn jī
砧板。 宋 王休 《清清堂赋》:“秋蝉吸林杪之露,苍蝇集砧几之腥。”  ——《漢語大詞典》
酷 kù《國語辭典》

酷 [ kù ]

  1. 酒味浓厚。《说文解字·酉部》:「酷,酒厚味也。」
  2. 残忍、暴虐。如:「酷刑」、「酷吏」。《韩非子·显学》:「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
  3. 潇洒中带点冷漠。为英语cool的音译。如:「酷哥」、「他那表情很酷!」
  1. 程度深的。相当于「甚」、「极」。如:「酷爱」、「酷寒」、「酷似」、「酷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