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郑刚中宋代〕《寒食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柴门风雨小庭无奈池塘烟草

柴门(柴門)chái mén
(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三国 魏 曹植 《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一:“渐老逢春能几回,柴门今始为君开。” 清 李渔 《怜香伴·书空》:“柴门静夜无关钥,留与山僧带月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 萧祥 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
(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晋书·儒林传论》:“若 仲寧 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 行齐 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宋 杨万里 《送蔡定夫提举正字使广东》诗:“柴门僵卧三腊雪,鱼釜仅续一线烟。” 元 张可久 《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高卧柴门静。”
犹杜门,闭门。《后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於是柴门絶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生归,殯母已,柴门谢客。”  ——《漢語大詞典》
风雨(風雨)fēng yǔ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漢語大詞典》
小庭 xiǎo tíng
小庭院。 南朝 梁 张缵 《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无奈(無奈)wú nài
亦作“ 无柰 ”。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池塘 chí táng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唐 杨师道 《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宋 柳永 《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閒垂风絮。”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
(2).浴池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
烟草(煙草)yān cǎo
亦作“烟草”。
(1).烟雾笼罩的草丛。亦泛指蔓草。 唐 黄滔 《景阳井赋》:“ 臺城 破兮烟草春,旧井湛兮苔蘚新。” 宋 谢逸 《蝶恋花》词:“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翦。” 明 陈子龙 《春郊》诗之一:“娱情向烟草,极眺心悠悠。”
(2).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大如卵,尾尖,采下晒干,称为烟叶,含尼古丁等质,可制成各种卷烟及烟丝。原产 南美 、 明 代传入我国。《土风录·烟草》引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 闽 外人相传, 高丽 国妃死,王哭之慟,梦妃告曰:塚生一草,名曰烟草,焙乾,以火燃之,而吸其烟,则可止悲。”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吃烟事述》:“烟草出于 吕宋 ,其地名曰淡巴姑, 明 时由 闽海 达 中国 ,故今犹称建烟。”
(3).指烟丝。 钱锺书 《围城》五:“我抽烟斗,带着烟草,路上不用买。”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