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虞郎、百字短长诗,忧何极。
月上南箕,还认得、去年星历。知谁把、一天星象,荡摩朝昔。若使平生浑自弃,如今老大何嗟及。更年来、偏得钝工夫,蹉跎力。
溪瘴碍,蛮烟隔。穹壤断,江山窄。纵燕巾滥宝,楚山囚玉。小小穷通都未问,忍闻同气相煎急。诵虞郎、百字短长诗,忧何极。
溪瘴碍,蛮烟隔。穹壤断,江山窄。纵燕巾滥宝,楚山囚玉。小小穷通都未问,忍闻同气相煎急。诵虞郎、百字短长诗,忧何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诵 ( 誦 ) sòng
诵 [ sòng ]
-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 诗歌:作~(作诗)。
- 怨谤。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动-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国名:➊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 参见「虞舜 」条。
-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名-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 姓。如漢代有郎顗。
百字 bǎi zì
犹言很多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儷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工草隶,能一笔环写百字。” ——《漢語大詞典》
短长(短長)duǎn cháng
(1).短与长;矮与高。《管子·明法解》:“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 唐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 宋 陆游 《平水》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
(2).长久与短暂。《左传·文公十三年》:“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 邾子 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 杨伯峻 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 邾文公 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 延陵季子 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3).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弘景 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服虔 ﹞闻 崔烈 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輒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宋 苏辙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於其乡必善其事。”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説短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 德 译本之处。”
(4).死与生。《书·盘庚上》:“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孔 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呜呼 道矩 !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繫人施为。”
(5).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6).短处;弊端。《汉书·薛宣传》:“始 高陵 令 杨湛 , 櫟阳 令 谢游 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南史·恩倖传·施文庆》:“ 文庆 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 沈客卿 以自代。”《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
(7).评判;批评。 唐 杜牧 《李府君墓志铭》:“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金史·忠义传三·完颜陈和尚》:“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
(8).长短术, 战国 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史记·六国年表序》:“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説起。”《汉书·张汤传》:“ 边通 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 济南 相。”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苏秦 、 张仪 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战国策》名长短术也。” 元 袁桷 《有感》诗:“皎皎白面生,长鋏学短长。” 章炳麟 《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於造次可听。”
(9).《战国策》的别名。 汉 刘向 《〈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 向 以为 战国 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战国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 迁 所取证者,《六经》、 孔 孟 之外,《国语》、《短长》、《庄》、《荀》……诸子已尔。”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 汉 高诱 注《短长》、《淮南》。” ——《漢語大詞典》
(2).长久与短暂。《左传·文公十三年》:“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 邾子 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 杨伯峻 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 邾文公 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 延陵季子 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3).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弘景 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服虔 ﹞闻 崔烈 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輒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宋 苏辙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於其乡必善其事。”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説短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 德 译本之处。”
(4).死与生。《书·盘庚上》:“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孔 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呜呼 道矩 !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繫人施为。”
(5).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6).短处;弊端。《汉书·薛宣传》:“始 高陵 令 杨湛 , 櫟阳 令 谢游 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南史·恩倖传·施文庆》:“ 文庆 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 沈客卿 以自代。”《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
(7).评判;批评。 唐 杜牧 《李府君墓志铭》:“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金史·忠义传三·完颜陈和尚》:“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
(8).长短术, 战国 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史记·六国年表序》:“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説起。”《汉书·张汤传》:“ 边通 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 济南 相。”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苏秦 、 张仪 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战国策》名长短术也。” 元 袁桷 《有感》诗:“皎皎白面生,长鋏学短长。” 章炳麟 《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於造次可听。”
(9).《战国策》的别名。 汉 刘向 《〈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 向 以为 战国 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战国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 迁 所取证者,《六经》、 孔 孟 之外,《国语》、《短长》、《庄》、《荀》……诸子已尔。”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 汉 高诱 注《短长》、《淮南》。”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 指父母之丧:丁~。
何极(何極)hé jí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穷尽、终极。《楚辞·九辩》:“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 晋 潘岳 《寡妇赋》:“仰皇穹兮叹息,私自怜兮何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士感知己,怀此何极?”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是出于。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感自皇恩,微茎何极於造化;亲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 ——《漢語大詞典》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是出于。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感自皇恩,微茎何极於造化;亲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