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

李纲宋代〕《水调歌头(前题)

花径不曾扫,蓬户为君开。元戎小队,清晓佳客与同来。我为衰迟多病,且恁浇花艺药,随分葺池台。多谢故人意,迂访白云隈。
暮春月,修禊事,会兰斋。一觞一咏,何愧当日畅幽怀。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勿复叹陈迹,且为醉金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崔嵬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茂林
梁元帝纂要夏木曰茂林杜甫 热诗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分类字锦》
修竹(脩竹)xiū zhú
长长的竹子。《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
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映带(映帶)yìng dài
(1).景物互相衬托。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五:“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 右江 和 红水河 的清流红波,映带左右。”
(2).照应关联;连带。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独頷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前后映带,遂令全首改色。”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 人无此映带。”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使仇头落地,而血点一些也不会溅着自己的洋房和洋服,并且映带之下,使自己成名获利。”  ——《漢語大詞典》
清流 qīng liú
(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 郑 卫 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 晋 左思 《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环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 陈羣 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宋 欧阳修 《朋党论》:“ 唐 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 昭宗 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 黄河 ,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李大钊 《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3).晚 清 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 中 法 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 李鸿藻 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 翁同龢 为支柱。 光绪帝 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漢語大詞典》
湍激 tuān jī
水流猛急。 唐 独孤及 《慧山寺新泉记》:“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釃醴乳喷。”《宋史·河渠志二》:“若趋深走下,湍激奔腾,惟有刮除,无由淤积,不至上烦圣虑。”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这是一个冷僻的所在,背负着大山,前面又是湍激奔腾的河流。”  ——《漢語大詞典》
山色 shān sè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崔嵬 cuī wéi
(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毛 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 唐 孙鲂 《湖上望庐山》诗:“輟櫂 南湖 首重迴,笑青吟翠向崔嵬。” 宋 辛弃疾 《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2).比喻巨大的障碍或困难。《金瓶梅词话》第二回:“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华罗庚 《病中斗(答众问)》诗:“驰驱絶广漠,腾跃越崔嵬。”
(3).山顶。《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毛 传:“崔嵬,山巔也。”
(4).高耸貌;高大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 注:“崔嵬,高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 秦 坑 赵 众,收头颅,筑臺於垒中,因山为臺,崔嵬桀起。”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民族宫》诗:“ 中华 自古多弟兄,屹立崔嵬 民族宫 。”
(5).显赫;盛大。 宋 梅尧臣 《答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 智永 与 怀素 ,其名久崔嵬。”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得赦》:“气吞宇宙真豪杰,谁似我崔嵬功业。”
(6).犹块垒。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平生四海 苏太史 ,酒浇不下胸崔嵬。”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词:“ 渊 明 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