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秋夜
唐 沈佺期 杂歌谣辞 古歌 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
唐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唐 皇甫曾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唐 王建 长门烛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唐 杜牧 寄兄弟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骈字类编》
唐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唐 皇甫曾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唐 王建 长门烛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唐 杜牧 寄兄弟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骈字类编》
香闺(香閨)xiāng guī
(1).指青年女子的内室。 唐 陶翰 《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前蜀 韦庄 《赠姬人》诗:“请看 京 与 洛 ,谁在旧香闺。”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小生蒙 詹 家二小姐多情眷恋,约我一更之后,潜入香闺。”
(2).指青年女子;闺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传道 张婴 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 郭沫若 《〈离骚〉今译》:“趁着这琼枝上的瑶花还未飘零,我要到下方去送给可爱的香闺。” ——《漢語大詞典》
(2).指青年女子;闺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传道 张婴 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 郭沫若 《〈离骚〉今译》:“趁着这琼枝上的瑶花还未飘零,我要到下方去送给可爱的香闺。”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漏 lòu《國語辭典》
漏 [ lòu ]
名- 古代的一種計時器。《說文解字·水部》:「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紅樓夢·第五四回》:「或緊或慢,或如殘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
- 空孔、隙縫。《淮南子·脩務》:「禹耳參漏,是謂大通。」漢·高誘·注:「漏,穴也。」
- 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如:「痔漏」。《太平廣記·卷二六六·崔祕》:「醫療至經年,其鏃自出,其瘡成漏,終身不痊。」
- 姓。如明代有漏瑜。
- 液體自縫中流出或滲入。如:「漏雨」、「漏油」。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洩露。如:「走漏消息」。《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晉·杜預·注:「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
- 遺忘、疏略。如:「遺漏」。《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彪約所製,無刑法篇;臧、蕭之書,又多漏略。」
- 逃避。如:「漏稅」。
- 誘引。《水滸傳·第八八回》:「原來番將不輸,特地耍賣個破綻,漏他來趕。」
- 破爛、簡陋。《荀子·儒效》:「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宋·陸游 〈夢中作詩〉:「斷碑零落苔俱遍,漏壁微茫字半存。」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