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万殊(萬殊)wàn shū
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淮南子·本经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五》:“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笼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盖谓行虽万殊,而归致是一。”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野马(野馬)yě mǎ
(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逸周书·王会》:“请令以橐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朱右曾 校释:“野马,如马而小,出塞外。”《战国策·宋卫策》:“ 智伯 欲伐 卫 ,遗 卫 君野马四百。”目前我国北方仍有出产。国务院规定,列为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2).兽名。貉的俗称。 明 陈禹谟 《四书名物考》:“ 楚 蜀 界中多貉,俗名野马。”
(3).指野性不驯的马。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宋 苏轼 《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藪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 《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殤鬼魂为野马尘。” ——《漢語大詞典》
(2).兽名。貉的俗称。 明 陈禹谟 《四书名物考》:“ 楚 蜀 界中多貉,俗名野马。”
(3).指野性不驯的马。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宋 苏轼 《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藪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 《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殤鬼魂为野马尘。” ——《漢語大詞典》
方寸 fāng cùn
(1).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 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 秦 璽方寸耳。”
(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参见“ 方寸乱 ”。 ——《漢語大詞典》
(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 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 秦 璽方寸耳。”
(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参见“ 方寸乱 ”。 ——《漢語大詞典》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動-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到、登上。如:「即位」。
-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灵龟(靈龜)líng guī
(1).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 郭璞 注:“ 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
(3).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
(4).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李善 注:“《庄子》曰: 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 。 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南唐 李中 《鹤》诗:“好共灵龟作儔侣,十洲三岛逐仙翁。”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5).比喻有才之士。 唐 元稹 《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潦倒惭相识,平生颇自奇。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6).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前蜀 贯休 《再逢虚中道士》诗之二:“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