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西门外,无非送葬人。

徐照宋代〕《挽陈西老母

夫人年八十,头发未如银。
有子缘能孝,居家不似贫。
案头经尚在,箱内药初陈。
至日西门外,无非送葬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至日西门无非送葬

至日 zhì rì
指冬至、夏至。《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孔颖达 疏:“以二至之日闭塞其关也,商旅不行於道路也。” 唐 杜甫 《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唐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至日行时令,登臺约礼文。”按,南至日,即夏至。  ——《漢語大詞典》
西门(西門)xī mén
(1).西边城门。《左传·成公十二年》:“﹝夏五月﹞癸亥,盟于 宋 西门之外。”
(2).复姓。 战国 魏 有 西门豹 ,曾任 邺 令,有惠政。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后因用作 西门豹 的代称。 唐 元稹 《赛神》诗:“邑中神明宰,有意効 西门 。”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无非(無非)wú fēi
没有文饰、文采。《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 毛 传:“妇人质无威仪也。” 俞樾 《群经平议·诗三》:“非当读为斐。《尔雅·释训》:‘有斐君子。’ 郭 注曰:‘斐,文貌。’《毛诗》作‘有匪君子’。传曰:‘匪,文章貌。’匪与非,《诗》每通用……则非亦可为斐。传( 毛 传)曰:‘妇人质无威仪。’质字正解无斐之义,犹曰无文章无威仪也。”
无一不是;不外乎。《管子·禁藏》:“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 尹知章 注:“虽伍长亦选能者为之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今王言属国於 子之 ,而吏无非太子者,是名属 子之 ,而实太子用事也。”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那朱紫半期,只不过呼朋引党;这经纶满腹,也无非报怨施恩。” 茅盾 《子夜》九:“我介绍 尚仲礼 到益中去,也无非想和他合作。”  ——《漢語大詞典》
送葬 sòng zàng
(1).送灵柩下葬。《左传·襄公二年》:“ 齐侯 使诸 姜 宗妇来送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剧孟 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餘乘,此亦有过人者。”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二:“近来送葬人,亦去闻归声。”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父亲披麻戴孝为死鹰送葬,自己跪在台阶下,向这个戴着瓜皮帽的小子叩头。”
(2).葬送,断送。 郭沫若 《羽书集·武装民众之必要》:“大家都抱着一个‘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那样岂不是甘愿要把国家整个送葬么?”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