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 「黄 」的异体字。
哺 bǔ《國語辭典》
哺 [ bǔ ]
动- 喂食。如:「哺乳」、「嗷嗷待哺」。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 在口中咀嚼的食物。《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哺 [ pǔ ]
- (一)之又音。
哺 [ bù ]
- (一)之又音。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鱼 ( 魚 ) yú
鱼 [ yú ]
-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 姓。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遭祸(遭禍)zāo huò
遭遇灾祸。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不阵》:“若 楚昭 遭祸,奔 秦 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从遭祸耶孃死,每日坟陵常祭祀。”《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回目:“小侠女重义更原情,怯书生避难翻遭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