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扁舟,浪迹他乡,今又吴陵。
岁岁扁舟,浪迹他乡,今又吴陵。喜君家兄弟,尊前具在,当年台榭,月下重登。
隔座藏钩,分曹射覆,小槅玲珑午夜灯。光遥射,见玉兰枝上,花白于冰。
春天酒价初增。羡玉椀、香浮竹叶澄。恰臣犹未醉,还能一斗,君如不惜,更给三升。
馋更思羹,饥还索饼,琐琐应教小妇憎。聊相戏,想欲眠时候,娇困腾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 年龄:年~。周~。
- 星名:~星(即“木星”。)
-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扁舟 piān zhōu
小船。《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既雪 会稽 之耻,乃喟然而叹曰:‘ 计然 之策七, 越 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唐 王昌龄 《卢溪主人》诗:“ 武陵 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 刘大白 《秋之泪·西湖秋泛(二)》诗:“叶叶扁舟叶叶篷,掩映著一叶叶的斜阳,摇曳著一叶叶的西风。”
编列众舟为一舟。犹方舟、维舟。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其业也美。”参阅 清 俞樾 《曲园杂纂·读〈中论〉》。 ——《漢語大詞典》
编列众舟为一舟。犹方舟、维舟。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其业也美。”参阅 清 俞樾 《曲园杂纂·读〈中论〉》。 ——《漢語大詞典》
浪迹(浪跡)làng jì
亦作“ 浪跡 ”。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漢語大詞典》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漢語大詞典》
他乡(他鄉)tā xiāng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唐 杜甫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 艾青 《在世界的这一边》诗:“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陵 líng《國語辭典》
陵 [ líng ]
名- 大土山。如:「丘陵」、「山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三國魏·曹植〈鰕䱇篇〉:「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 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 姓。如明代有陵茂。
- 登、升。《左傳·成公二年》:「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北魏·溫子昇〈為西河王謝太尉表〉:「將短翮難以陵高,駑乘無由致遠。」
- 超越、踰越。如:「陵駕」。《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 欺侮、侵犯。如:「陵辱」。《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漢·王符《潛夫論·忠貴》:「而乃欲任其私知,竊君威德,以陵下民。」通「凌」。
- 淬礪。《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