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觞不亲酌,曷致朋友欢。

韩维宋代〕《送赵员外之官宪州

仲扶岷峨秀,弱岁儒其冠。
读书觑前古,饱见万事端。
行已去畦町,为文鄙彫剜。
应举二十载,不免瓢与箪。
西游秦函国,崆峒上巑岏。
却视关塞广,有如掌中丸。
攻守势所利,浩然入窥观。
是岁羌事作,贼兵犯鄜丹。
君怀济时略,忠愤激肺肝。
上书伏两观,音辞若琳玕。
臣策倘见用,坐令敌气殚。
天子壮其语,县城使位以官。
黄绶系腰下,行行不遑安。
炎天风尘多,远道车马单。
饯觞不亲酌,曷致朋友欢。
今兹塞垣将,所在麾旄攒。
孰能谋而毅,孰能正以宽。
孰用赏不信,孰为刑不残。
谅非专达任,易以奇画干。
庶几成大功,展子凌霄翰。
顾我顽钝者,诧契岁屡寒。
赠言非所工,当否聊一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饯觞不亲朋友

饯觞(餞觴)jiàn shāng
送别的杯酒。 宋 韩维 《送赵员外之官宪州》诗:“饯觴不亲酌,曷致朋友懽。”  ——《漢語大詞典》
不亲(不親)bù qīn
(1).不亲近;不亲睦。《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 明 刘基 《郁离子·道术》:“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
(2).不接触;不接近。《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 曰:‘礼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王莲舫》:“惟是男女授受不亲,虽周旋于患难之间,不敢不谨。” 郁达夫 《迟桂花》:“但因这许多年数的不看报,不识世务,不亲笔砚的缘故,终于下了好几次决心,而仍不敢把这心愿来实现。”
(3).不亲身力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诗·小雅·节南山》作“弗躬弗亲”。  ——《漢語大詞典》
酌 zhuó《國語辭典》

酌 [ zhuó ]

  1. 斟酒、饮酒。如:「对酌」、「小酌」。《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 商量、考虑。如:「酌情」、「商酌」。《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1. 酒席、宴会。如:「喜酌」、「敬备菲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解中诗》:「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2. 酒。如:「清酌」。唐·王勃〈圣泉宴〉诗:「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3.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主之道,以养天下也。」指歌颂武王之诗。本章二句为:「于铄王师,遵养时晦。」于,音乌,叹词。铄,美盛貌。遵,循、顺。时,是、此。晦,昧也,谓商纣。遵养时晦,在时局昏暗不明之际,明哲保身,养精蓄锐,不轻举妄动,以待成熟的时机。
曷 hé《國語辭典》

曷 [ hé ]

  1. 什么时候。《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三国魏·曹植〈平原懿公主诔〉:「扃关一阖,曷其复晰?」
  1. 何、为何。《书经·盘庚中》:「曷虐朕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 何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三·谈异四·濮州女子》:「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史稿·卷四七五·洪秀全传》:「其党张遂谋曰:『王得军心,何郁郁受人制?中原不易图,曷入川作玄德,成鼎足之业?』」
  3. 岂、难道。《荀子·彊国》:「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后汉书·卷三五·曹襃传·论曰》:「礼云礼云,曷其然哉!」
致 ( 緻 ) zhì《國語辭典》

致 [ zhì ]

  1. 给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2. 达到。《庄子·外物》:「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
  3. 传达、表示。《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仗节统事,州邵莫不奉牋致敬。」
  4. 招引、延揽。《易经·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5. 归还、退回。《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6. 尽心、尽力。《论语·子张》:「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7. 推极、穷究。《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 旨趣、意态。《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2. 事物的道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
朋友 péng yǒu
(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孔颖达 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 春卿 事 季孟 ,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茅盾 《昙》一:“这都是她到 上海 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2). 明 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今早有个柬帖来,説 邹朋友 要相访,不免啟扉等候呀。”《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 梅朋友 替他起名。”《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 明 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3).特指恋人。 陈原 《社会语言学》10.2:“旧词被赋予新义。例如:‘朋友’(在一定场合下,=恋爱对象)。”  ——《漢語大詞典》
欢 ( 歡 ) huān
欢 [ huān ]
  1. 快乐,高兴:~乐。~庆。~会。~快。~颜。尽~而散。郁郁寡~。
  2.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新~旧识。
  3. 活跃,起劲,旺盛:~蹦乱跳。~实。机器转得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