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元章史论稍公,遗物太仓存一稊。
世上若无钟子期,破琴勿为俗子嗤。
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
我粗能诗子能画,笔力岂不山可移。
希声绝色识者少,妾妇嗃嗃仍嘻嘻。
宣和画史我尝读,山水王诜并郭熙。
儋州秃翁早题品,元佑文章众首推。
坡诗一句不收拾,熙丰孽党遗群儿。
大坡小坡俱写竹,黜不登载无一枝。
河东颛征领节度,贼贵时实筹兵帷。
谓此昏椓亦善画,缪取人主玉色怡。
画之是非且不辨,国势竟随阉宦痿。
花光墨梅方盛行,乃坐山谷屏斥为。
简斋五诗动万乘,此等佳作亦弃之。
五日十日一水石,王宰见赏杜拾遗。
如许名手无其名,可谓世衰人才衰。
简不肯破菜不泼,朝士闳籍涂粉脂。
青城北辕五马渡,正邪稍稍分荼饴。
万事尽如画谱意,焉得炎正不中微。
雪苏黄冤尚伊洛,始觉七政齐衡玑。
锦囊玉轴锁御府,径与宗祏同灰飞。
米元章史论稍公,遗物太仓存一稊。
子能画,亦能诗。
众人不识不必疑,相逢但当醉如泥。
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
我粗能诗子能画,笔力岂不山可移。
希声绝色识者少,妾妇嗃嗃仍嘻嘻。
宣和画史我尝读,山水王诜并郭熙。
儋州秃翁早题品,元佑文章众首推。
坡诗一句不收拾,熙丰孽党遗群儿。
大坡小坡俱写竹,黜不登载无一枝。
河东颛征领节度,贼贵时实筹兵帷。
谓此昏椓亦善画,缪取人主玉色怡。
画之是非且不辨,国势竟随阉宦痿。
花光墨梅方盛行,乃坐山谷屏斥为。
简斋五诗动万乘,此等佳作亦弃之。
五日十日一水石,王宰见赏杜拾遗。
如许名手无其名,可谓世衰人才衰。
简不肯破菜不泼,朝士闳籍涂粉脂。
青城北辕五马渡,正邪稍稍分荼饴。
万事尽如画谱意,焉得炎正不中微。
雪苏黄冤尚伊洛,始觉七政齐衡玑。
锦囊玉轴锁御府,径与宗祏同灰飞。
米元章史论稍公,遗物太仓存一稊。
子能画,亦能诗。
众人不识不必疑,相逢但当醉如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米 mǐ《國語辭典》
米 [ mǐ ]
名- 去壳的谷实,今专指稻实。如:「稻米」、「白米」、「糯米」、「糙米」。《孔子家语·卷二·致思》:「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 去掉皮壳的种子、果仁。如:「花生米」。
- 借指食物。如:「他病得很重,水米不进。」
- 成粒似米的东西。如:「虾米」。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为米突(metre)的简称。即公尺。一米等于一百公分。如:「百米赛跑」。
- 姓。如唐代有米嘉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名-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 姓。如唐代有元稹。
-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 基本的。如:「元素」。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史论(史論)shǐ lùn
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史论序注,则师范於覈要。”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史论立言,理当雅正。” 邹韬奋 《二十年来的经历·工程师的幻想》:“我只有趣味于看纲鉴,读史论。” ——《漢語大詞典》
稍公 shāo gōng
撑船的人;掌舵的人。《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原来这稍公,名叫做 张稍 ,不是个善良之辈,惯在河路内做些淘摸生意的。”《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乔俊 听説,大喜,即便开箱,取出一千贯文,便交稍公送过夫人舡上去。”《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只见一个遮天映日的旋风,从水上扑了船来,船上稍公水手忙了手脚。” ——《漢語大詞典》
遗物(遺物)yí wù
(1).谓超脱于世物之外。《文选·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李善 注:“《鶡冠子》曰:圣人捐物。” 汉 傅毅 《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故高举远引、山栖絶俗之士,不屑为之,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物件。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宋书·张敷传》:“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録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 至正 初, 扬子江 一夕忽竭,舟楫皆阁於涂中,露有钱货无数,盖是累覆舟之遗物也。”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身体粗大,穿着泛成灰黄色的黑布棉袍--这是分得的阿爸的遗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物集中,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
(3).指他人遗失的物件。《南齐书·王敬则传》:“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於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郡无劫盗。”《宋史·李穆传》:“ 穆 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 ——《漢語大詞典》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物件。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宋书·张敷传》:“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録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 至正 初, 扬子江 一夕忽竭,舟楫皆阁於涂中,露有钱货无数,盖是累覆舟之遗物也。”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身体粗大,穿着泛成灰黄色的黑布棉袍--这是分得的阿爸的遗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物集中,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
(3).指他人遗失的物件。《南齐书·王敬则传》:“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於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郡无劫盗。”《宋史·李穆传》:“ 穆 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 ——《漢語大詞典》
太仓(太倉)tài cāng
(1).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清史稿·食货志一》:“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黄庭内景经·脾长》:“脾长一尺掩太仓。” 梁丘子 注:“太仓,胃也。” ——《漢語大詞典》
(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黄庭内景经·脾长》:“脾长一尺掩太仓。” 梁丘子 注:“太仓,胃也。”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一稊
唐 白居易 登灵应台北望 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