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为我(爲我)wèi wǒ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 认错,道歉:~过。~罪。
- 推辞:~绝。闭门~客。
-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 姓。
林岫 lín xiù
丛林群山。泛指山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道壹道人 ﹞从都下还 东山 ,经 吴 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丹梯碧洞,杳冥林岫之间;桂廡松楹,寂寞风尘之表。”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由是东南之士,拔起林岫,为英为哲,继公之后。” ——《漢語大詞典》
终期 zhōng qī
末期的;晚期的。例如:终期癌。 ——《漢語大詞典》
蹈 dǎo《國語辭典》
蹈 [ dào ]
动- 踩踏、践踏。如:「赴汤蹈火」、「重蹈覆辙」。《书经·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顿脚、跳动。如:「手舞足蹈」。唐·李商隐〈韩碑〉诗:「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 投身、投入。《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 遵循、实践、履行。如:「循规蹈矩」。《谷梁传·隐公元年》:「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唐·韩愈〈争臣论〉:「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前约(前约)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其七 病来前约分明在,药鼎书囊便是家。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