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冷吟风浩荡,晚林烘透日玲珑。

刘过宋代〕《醉中偶成

小院蒲萄月架东,舞腰忙趁鼓声雄。
诗成彩笔分题后,人在金钗财令中。
秋叶冷吟风浩荡,晚林烘透日玲珑。
腰间若佩滁州印,定有人呼作醉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秋叶冷吟浩荡玲珑

秋叶(秋葉)qiū yè
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衝风之卷秋叶。”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江树,春苔生兮覆緑泉。”《宋史·食货志下六》:“重园户採造黄老秋叶茶之禁,犯者没官。”  ——《漢語大詞典》
冷吟 lěng yín
犹闲吟。 唐 白居易 《舟中晚起》诗:“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 钱塘湖 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1.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2.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3.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1.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2.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1.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1.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2.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3.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1. 众多。如:「工厂林立」。
    烘 hōng《國語辭典》

    烘 [ hōng ]

    1. 用火烤干或藉火取暖。如:「烘干」、「烘手」。《水浒传·第一○回》:「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
    2. 衬托、陪衬。如:「烘托」。宋·范成大〈春后微雪一宿而晴〉诗:「朝暾不与同云便,烘作晴空万缕霞。」宋·辛弃疾〈满江红·可恨东君〉词:「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玲珑(玲瓏)líng lóng
    (1).玉声;清越的声音。《文选·班固〈东都赋〉》:“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善 注引《埤苍》:“玲瓏,玉声。” 唐 贾岛 《就峰公宿》诗:“残月华晻曖,远水响玲瓏。”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这一张断弦琴弹得出一声声的哀弄:丁东,琤琮,玲珑,一声声是梦,一声声是空空。”
    (2).明彻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玲瓏,明见皃也。” 南朝 宋 鲍照 《中兴歌》之四:“白日照前窗,玲瓏綺罗中。” 唐 邵楚苌 《题马侍中燧木香亭》诗:“树影参差斜入簷,风动玲瓏水晶箔。” 清 唐孙华 《帘》诗:“约略同云母,玲瓏彻水精。”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 中国 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
    (3).诗词中用以指梅花或雪。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钱仲联 集释引 张相 曰:“上句指梅,下句指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照曜临初日,玲瓏滴晚澌。”此指雪。 宋 王安石 《次韵王胜之咏雪》:“玲瓏翦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此亦指雪。
    (4).精巧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鸞鹤状,仍饰以五采细珠,玲瓏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 明 何景明 《高桥》诗:“阑干既重复,结构亦玲瓏。” 老舍 《骆驼祥子》九:“禁城内一点声响也没有,那玲珑的角楼,金碧的牌坊……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
    (5).灵活貌。 唐 施肩吾 《观叶生画花》诗:“心窍玲瓏貌亦奇,荣枯只在手中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瓏活络。” 蒋光慈 《给某夫人的信》诗:“可是你那玲珑而活泼的神情,令我相信你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6).指 唐 代歌妓 商玲珑 。 唐 白居易 《醉歌》:“罢胡琴,掩 秦 瑟, 玲瓏 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只有黄鸡与白日, 玲瓏 应识使君歌。”
    (7).泛指歌妓。 清 陈维嵩 《燕归漫·虎丘赋感》词:“歌馆闭,舞衣散, 玲瓏 老, 野狐 穷。”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引 清 邵青门 诗:“花笺四幅教 玲瓏 一曲《霓裳》拍未终;谁把梨云吹不散,墓门西畔白杨风。”
    (8).乐章名。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自 宣政 门, 周美成 、 柳耆卿 辈出,自製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瓏四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