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春天 chūn tiān
(1).春季。 唐 杜甫 《白丝行》:“春天衣著为君舞,蛺蝶飞来黄鸝语。” 清 徐昭华 《舟泊垂虹桥重繙吴江闺秀诗有感》诗:“美人不在桥边住,盻作春天一段红。”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祖国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在这儿一切还留着冬季的容貌。”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门 ( 門 ) mén
门 [ mén ]
-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 途径,诀窍:~径。~道儿。
-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 量词:一~大炮。
- 姓。
崒嵂 zú lǜ
(1).高峻貌。 宋 陆游 《大寒》诗:“为山儻勿休,会见高崒嵂。” 清 李滢 《望罗浮歌》:“石楼玲瓏 员嶠 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2).指高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躋崒嵂,忽漫渡潺湲。” ——《漢語大詞典》
(2).指高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躋崒嵂,忽漫渡潺湲。” ——《漢語大詞典》
两岸(兩岸)liǎng àn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漢語大詞典》
石壁 shí bì
陡立的山岩。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 博 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 唐 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清 唐孙华 《至桐城换篮舆行山径中》诗:“石壁四围成小市,云峰半豁见平田。”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动-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头(石頭)shí tou
(1).石;石块。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三:“飢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却是一条平坦大路,一块石头也没有。”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做黄金。”
(2).见“ 石头城 ”。
(3).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 石头 , 津步 之处也。”《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凡留供覆瓿者,尽同 石头 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清 恽敬 《杂记》:“《世説》言 石头 …… 豫章 之 石头 ,见《晋书》 周访 及 侯安都 传。” ——《漢語大詞典》
(2).见“ 石头城 ”。
(3).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 石头 , 津步 之处也。”《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凡留供覆瓿者,尽同 石头 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清 恽敬 《杂记》:“《世説》言 石头 …… 豫章 之 石头 ,见《晋书》 周访 及 侯安都 传。” ——《漢語大詞典》
钟阜(鍾阜)zhōng fù
(1).指神话传说中地处极北、气候苦寒的 钟山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关 外一区,悵望 钟阜 。” 李善 注引 许慎 曰:“ 钟阜 ,北陆无日之地。”参见“ 钟山 ”。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彦谦 《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 钟阜 ,五色云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荆公》诗:“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 钟阜 向人青。” 孙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云封 钟阜 ,风静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参见“ 钟山 ”。 ——《漢語大詞典》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彦谦 《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 钟阜 ,五色云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荆公》诗:“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 钟阜 向人青。” 孙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云封 钟阜 ,风静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参见“ 钟山 ”。 ——《漢語大詞典》
龙虎(龍虎)lóng hǔ
(1).龙与虎。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尅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又铸铜为大鼓,及飞廉、翁仲、铜駞、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
(2).喻英雄俊杰。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李白 《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指君臣。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
(4).五色斑斓貌。《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六:“想象鸞凤舞,飘颻龙虎衣。”
(5).喻炳焕的文章。
(6).道教语。指水火。 唐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緑骨轻。” 宋 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鈆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鈆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衞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8).《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金綎 《采石矶》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鬱鬱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 ——《漢語大詞典》
(2).喻英雄俊杰。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李白 《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指君臣。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
(4).五色斑斓貌。《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六:“想象鸞凤舞,飘颻龙虎衣。”
(5).喻炳焕的文章。
(6).道教语。指水火。 唐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緑骨轻。” 宋 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鈆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鈆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衞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8).《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金綎 《采石矶》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鬱鬱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 ——《漢語大詞典》
东西(東西)dōng xī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漢語大詞典》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