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读书空老大,诸生盖世尽功名。

刘过宋代〕《监官借沈氏屋

借宅西头对短檠,一灯相对纸窗横。
煨炉火活蹲鸱熟,沸鼎茶香蚯蚓鸣。
万卷读书空老大,诸生盖世尽功名。
依稀草木还乡去,便向夜深闻雨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万卷读书老大诸生盖世功名

万卷(万卷)
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骈字类编》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老大 lǎo dà
(1).年纪大。《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八:“我们所要自勉的,是要使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不要听任思想随着年龄的老大而也老朽起来。”
(2).谓古老。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因为他的话是一个老大的国家想用反抗的精神,一下子返老还童,也就必定被 富善先生 视为梦想。”
(3).称排行第一的人。《红楼梦》第十六回:“那 薛老大 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柳洲 《风雨桃花洲》:“老人姓 赵 ,按排行叫 赵老大 。”
(4).方言。称船主或主要的船工。 树棻 《枯苏春》第五章二:“特委已经研究过了,决定把这项护送任务交给 陈老大 去负责执行。他是我们的老交通,在 运河 和 太湖 周围当船工快五十年了。”
(5).帮会中称首领。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我 胡彪 依靠三爷虎威,脱胎换骨。还望各位老大,提拔提拔,我才能步步登高。”
(6).很;非常。《西游记》第二三回:“自过了 流沙河 ,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我看了老大吃了一惊。” 叶圣陶 《夜》:“于是,本来惴惴的又加增老大的不自在。”  ——《漢語大詞典》
诸生(諸生)zhū shēng
(1).各种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吕氏春秋·仲冬》:“阴阳争,诸生荡。”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 尹知章 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 寿州 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録狱讼,考耕餉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 明 清 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谢山 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謁学宫。”  ——《漢語大詞典》
盖世(蓋世)gài shì
谓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韩非子·解老》:“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宋 苏轼 《留侯论》:“ 子房 以盖世之才,不为 伊尹 、 太公 之谋,而特出於 荆軻 、 聂政 之计,以侥倖於不死,此 圯上老人 之所为深惜者也。”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你已经立下了盖世的功勋,平定了 匈奴 的内乱。”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