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弓腰矢出门去,百战未怕皋兰鏖。

刘过宋代〕《从军乐

蛟龙宝剑鸊鹈刀,黄金络马花盘袍。
臂弓腰矢出门去,百战未怕皋兰鏖。
酒酣纵猎自足快,诗成横槊人称豪。
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
将军三箭定天山,丞相五月入不毛。
生前封侯死庙食,云台突兀秋山高。
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
儿时鼓箧走京国,渐老一第犹未叨。
自嗟赋命如纸薄,始信从军古云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出门百战皋兰

臂 bì/bei《國語辭典》

臂 [ bì ]

  1. 人体解剖学上指从肩胛到腕骨的部分。
  2. 动物的前肢。如:「螳臂」、「猿臂」。

臂 [ ​bèi ]

  1. (一)​之又音。
弓 gōng《國語辭典》

弓 [ gōng ]

  1. 武器名。由弯成弧形的木条系上丝绳制成用以发射箭矢或弹丸的器具。如:「弓箭」、「弹弓」。《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2.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六尺为一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唐·孔颖达·正义:「六尺为步,弓之下制六尺,与步相应。」
  3. 姓。如前秦有弓蚝。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弯曲。如:「弓腰」、「弓著背」。
腰 yāo《國語辭典》

腰 [ yāo ]

  1. 人体躯干中间,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2. 事物的中间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3. 参见「腰子 」条。
  4. 量词。古代计算腰带的单位。相当于「条」。《北史·卷七四·柳裘传》:「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1. 佩在腰上。《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
矢 shǐ《國語辭典》

矢 [ shǐ ]

  1. 箭。如:「流矢」、「無的放矢」。《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
  2. 古代投壺燕飲時所用的籌碼。《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
  3. 糞便。《左傳·文公十八年》:「仲以君命召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通「屎」。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發誓。如:「矢志不忘」、「矢勤矢勇」。《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1. 正直的、端正的。《書經·盤庚上》:「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率籲眾慼,出矢言。」漢·孔安國·傳:「出正直之言。」
出门(出門)chū mén
(1).外出;走出门外。《易·同人》:“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
(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元稹 《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3).出嫁。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
(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红楼梦》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絶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百战(百戰)bǎi zhàn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1.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2.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1.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2.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3.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1.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皋兰(皋蘭)gāo lán
亦作“皐兰”。
(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沈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漢語大詞典》
鏖 áo《國語辭典》

鏖 [ áo ]

  1. 雙方苦戰,死傷很多。《漢書·卷五五·霍去病傳》:「合短兵,鏖皋蘭下。」唐·顏師古·注:「鏖,今俗猶謂打擊之甚者曰鏖。」
  2. 喧擾。宋·黃庭堅〈平陰張澄居士隱處〉詩三首之一:「市聲鏖午枕,常以此心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