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

刘过宋代〕《沁园春·画鷁凌空

画鷁凌空,红旗翻雪,灵鼍震雷。叹沈湘去国,怀沙吊古,江山凝恨,父老兴哀。正直难留,灵修已化,三户真能存楚哉。空江上,但烟波渺渺,岁月洄洄。持杯。西眺徘徊。些千载忠魂来不来。谩争标夺胜,鱼龙喷薄,呼声贾勇,地裂山摧。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兴亡事,付浮云一笑,身在天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香黍宝符插艾樽前儿女怀

香黍 xiāng shǔ
指粽子。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  ——《漢語大詞典》
缠 ( 纏 ) chán
缠 [ chán ]
  1. 绕,围绕:~绕。~绑。~缚。
  2. 搅扰;牵绊:~绵。~磨()。~搅。纠~。琐事~身。
  3. 应付:这个人真难~。
丝 ( 絲 ) sī
丝 [ sī ]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宝符(寶符)bǎo fú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 简子 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 常山 上,求,无所得。 毋卹 还,曰:‘已得符矣。’ 简子 曰:‘奏之。’ 毋卹 曰:‘从 常山 上临 代 , 代 可取也。’ 简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贤,乃废太子 伯鲁 ,而以 母卹 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 赵 之地势或 赵 氏子孙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紫电浮匣剑,青山孕宝符。”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 赵 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昔 常山 临 代 ,为全 赵 之宝符; 河 西絶 羌 ,断西戎之右臂。”
(2).宝玺和符命。《新唐书·肃宗纪》:“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赐的符命。《宋史·乐志九》:“天锡宝符,俾炽而昌。”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按,《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漢語大詞典》
插艾 chā ài
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岁时广记·端午·插艾花》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类为艾,或以真艾,其上装以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陈鹏 《端午》诗:“插艾儿时事,而今两鬢华。”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樽前
唐 司空图 南至四首 其三 犹有玉真长命缕,樽前时唱缓羁情。
唐 张乔 送陆处士 樽前放浩歌,便起泛烟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骈字类编》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