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一壑
宋 程俱 题叔问燕文贵雪景二首 其二 一壑回环十二峰,茅茨送老白云封。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 一壑久藏胜,数椽忽开亭。
宋 刘子翚 观二刘题壁 何况把酒问鸥盟,卧听松风同一壑。
元 吴师道 次韵黄晋卿清明游北山二首 其二 一壑风烟自可留,十年湖海漫狂游。 ——《骈字类编》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 一壑久藏胜,数椽忽开亭。
宋 刘子翚 观二刘题壁 何况把酒问鸥盟,卧听松风同一壑。
元 吴师道 次韵黄晋卿清明游北山二首 其二 一壑风烟自可留,十年湖海漫狂游。 ——《骈字类编》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 改换方向:~弯。向左~。
- 改变位置:~移。
-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 旋转:车轮飞~。
- 使旋转:~动地球仪。
-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山腰 shān yāo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漢語大詞典》
杖策 zhàng cè
亦作“ 杖筴 ”。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漢語大詞典》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漢語大詞典》
无因(無因)wú yīn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漢語大詞典》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漢語大詞典》
隐士(隱士)yǐn shì
(1).隐居不仕的人。《庄子·缮性》:“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宋 陆游 《初到荣州》诗:“废臺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 绮色佳 真美!美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2).善说隐语的人。俳优之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咎犯 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 召隐士十二人。”参阅“隐语”。 ——《漢語大詞典》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动-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动-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名-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