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想行仁政,民间岂复言。

魏野宋代〕《送秘丞王利通倅阆州

到想行仁政,民间岂复言。
冤思雪蜀魄,哀欲吊巴猿。
山水州城僻,烟岚路径昏。
遥思上事日,正值海棠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仁政民间复言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1.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2.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3.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5.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6.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1.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仁政 rén zhèng
(1).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 发挥 孔子 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 鲁迅 《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民如何不识不知;末后便痛斥那些征服者不行仁政。”
(2).用作称颂地方官吏施政的套语。 唐 杜牧 《寄牛相公》诗:“六年仁政謳歌者,柳远春隄处处闻。”《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水旱飢荒安得无?全亏仁政早先图。”
(3).指仁慈的政治措施。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穀,有敢再图种造鸦片者,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  ——《漢語大詞典》
民间(民間)mín jiān
(1).人民中间。《墨子·非命上》:“执有命者,以襍于民间者众。”《史记·项羽本纪》:“於是 项梁 然其言,乃求 楚怀王 孙 心 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 楚怀王 。”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灵气翕欻,兹辰之良,幸而弭节,薄游民间。” 宋 苏轼 《书琅玡篆后》:“﹝ 苏軾 ﹞得旧纸本於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当时民间闻者感泣,至今颂之。”
(2).指民众方面。与官方相对。《老残游记》第五回:“民间的意思説: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一:“完全由民间举办的厂矿企业,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有一百二十二家。” 陈毅 《就当前中日关系的谈话》:“两国民间团体和半官方团体签订了四十多项协议。”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复言(復言)fù yán
(1).谓实践诺言。《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 杨伯峻 注:“復言,犹言实践诺言。”《国语·楚语下》:“周而不淑,復言而不谋身,展也。” 韦昭 注:“復言,言可復,不欺人也。”《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诺,非信也。”
(2).再发表意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已矣,将军勿復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