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逮汉蔡邕,取椽制笛柯亭中。

黄履宋代〕《次韵和正仲游华严此君亭

邂逅相遇三诗翁,适我愿兮江之东。每乘高兴即同赋,矧值修竹华严宫。

迫穷收弃势相远,交我以淡情何重。古来金石论贤达,应求本自声气同。

清晨登此亭,亭前罗层峰。浮云开白日,金影升珠栊。

高标不逐四时变,翠色可夺千葩红。一日无此君,子猷啸咏已不浓。

清风飒然至,渊明喜动羲人容。化龙况是葛陂杖,待凤幸列朝阳桐。

伶伦裁嶰谷,律吕因雌雄。太和尚可致天地,烦想岂特疏心胸。

下逮汉蔡邕,取椽制笛柯亭中。与夫皮为冠兮叶为酒,皆自荆阳之贡东南之美兮,冒霜停雪拂景云而萦惠风。

吾曹对此但欲适清乐,不学渭川之人兮资千亩以敌万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下逮亭中

下逮
元 王恽 汲冢怀古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骈字类编》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银~。云~。气冲霄~。
  3. 成年男人:~子。老~。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蔡 cài《國語辭典》

蔡 [ cài ]

  1. 野草。《说文解字·艸部》「蔡」字·清·段玉裁·注:「草生之散乱也。」《文选·左思·魏都赋》:「蔡莽螫剌,昆虫毒噬。」
  2. 大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唐·元稹〈芳树〉诗:「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
  3.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位于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4.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蔡墨。

蔡 [ sà ]

  1. 流放、放逐。《左传·昭公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晋·杜预·注:「蔡,放也。」
邕 yōng《國語辭典》

邕 [ yōng ]

  1. 周围被水环绕的都城。《说文解字·巛部》:「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
  1. 堵塞。《集韵·上声·肿韵》:「壅,堨塞也。或作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长平馆西岸崩,邕泾水不流。」同「壅 」。
  1. 和乐的。《汉书·卷五八·儿宽传》:「上元甲子,肃邕永享。」唐·颜师古·注:「邕,和也。」《晋书·卷八八·孝友传·桑虞传》:「虞五世同居,闺门邕穆。」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1.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2.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3.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4.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5.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6.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7.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1.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椽 chuán《國語辭典》

椽 [ chuán ]

  1. 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条及屋顶的木材。《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 之椽。」《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屋中柱及椽桷间,悉见有蛇头,令人以刀悬斫,应刃隐藏,去辄复出。」也称为「椽子」。
制 ( 製 ) zhì《國語辭典》

制 [ zhì ]

  1. 法度、規定。如:「法制」、「制度」。《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2. 父母喪事。如:「守制」、「父制」、「母制」。《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1. 製造。如:「制作」。《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同「製 」。
  2. 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3. 管束、阻止。如:「管制」、「限制」。《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4. 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5. 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笛 dí《國語辭典》

笛 [ dí ]

  1. 乐器名。竹制的横吹乐器。上有风口一,膜孔一,出音孔六,调音孔二,共十孔,分梆笛、曲笛、套笛等多种。通称为「笛子」。
  2. 喷气发声的发音器,其响声尖锐。如:「警笛」、「汽笛」。
柯 kē《國語辭典》

柯 [ kē ]

  1. 斧柄。《说文解字·木部》:「柯,斧柄。」《国语·晋语八》:「今若大其柯,去其枝叶,绝其本根,可以少闻。」三国吴·韦昭·注:「柯,斧柄,所操以伐木。」
  2. 树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疏,世罕其比。」唐·李白〈南轩松〉诗:「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3. 壳斗科石栎属植物的通称。常绿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状。夏季开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为坚果,隔年成熟,可供熟食。木材坚实,为建筑、造船等的优良用材。
  4. 姓。如宋代有柯梦得。
亭中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