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珍重 zhēn zhòng
(1).爱惜;珍爱。《楚辞·王逸〈远游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辞焉。”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词,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五日》:“我送过他一小条 四川 出产的竹丝帘,他说,他的夫人甚为珍重。”
(2).保重。常用于道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宋 杨万里 《送刘觉之皈蜀》诗:“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説。” 邹韬奋 《经历·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
(3).珍贵。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诗:“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四:“丹黄字字皆珍重,为裹青毡载一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光荣啊!成功底代价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与方密之书》:“吾他日幸而得见吾 密之 ,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僕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前言》:“为了珍重史实,我所叙述的事实情节,尽量存真,不加虚构。”
(5).郑重地告诫。 宋 杨万里 《白莲》诗:“珍重儿童轻手折,緑针刺手却渠憎。” 元 侯克中 《偶成》诗之一:“黄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医子细收。” 明 袁宏道 《戒五老峰题石》诗:“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
(6).郑重;慎重。 宋 刘正翚 《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细地数了数这些钞票,然后珍重地放在 道静 手中。”
(7).难得,幸亏。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词:“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8).道谢之辞。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吕九玄 ﹞蒸字韵:‘……珍重主人偏爱客,玲瓏如对玉壶冰。’” ——《漢語大詞典》
(2).保重。常用于道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宋 杨万里 《送刘觉之皈蜀》诗:“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説。” 邹韬奋 《经历·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
(3).珍贵。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诗:“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四:“丹黄字字皆珍重,为裹青毡载一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光荣啊!成功底代价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与方密之书》:“吾他日幸而得见吾 密之 ,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盖僕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适 《〈伪满宫廷杂忆〉前言》:“为了珍重史实,我所叙述的事实情节,尽量存真,不加虚构。”
(5).郑重地告诫。 宋 杨万里 《白莲》诗:“珍重儿童轻手折,緑针刺手却渠憎。” 元 侯克中 《偶成》诗之一:“黄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医子细收。” 明 袁宏道 《戒五老峰题石》诗:“珍重后来人,慎勿妄题字。”
(6).郑重;慎重。 宋 刘正翚 《兼道携古墨来感之为作此诗》:“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细地数了数这些钞票,然后珍重地放在 道静 手中。”
(7).难得,幸亏。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词:“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8).道谢之辞。 唐 刘禹锡 《刘驸马水亭避暑》诗:“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吕九玄 ﹞蒸字韵:‘……珍重主人偏爱客,玲瓏如对玉壶冰。’”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招隐(招隱)zhāo yǐn
(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漢語大詞典》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孟子 mèng z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邻 ( 鄰 ) lín
邻 [ lín ]
- 住处接近的人家:四~。左~右舍。
- 接近,附近:~国。~家。~座。~里。~邦。
- 接近,亲近:“~以理者,知也”。
- 古代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