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棋墅思同乐,渔父江潭笑独醒。

杨慎明代〕《鹧鸪天 其二 雨中留杨戣琴士饮

高阁遥岑送远青。倚阑高咏有人听。子弦乍咽新双调,卯醉难消软半瓶。

烟漠漠,雨泠泠。留君且住会心亭。谢公棋墅思同乐,渔父江潭笑独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公思同渔父江潭独醒

谢公(謝公)xiè gōng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漢語大詞典》
棋 qí《國語辭典》

棋 [ qí ]

  1. 一種遊戲。有棋盤、棋子,下棋者依規則移動棋子,以定勝負。有跳棋、圍棋、象棋、五子棋、西洋棋等多種玩法。

棋 [ jī ]

  1. 根底、根基。《集韻·平聲·之韻》:「棋,根柢也。」《史記·卷二五·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故曰箕。」通「基」。
墅 shù《國語辭典》

墅 [ shù ]

  1. 田舍、农庄。三国魏·曹植〈泰山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山阴柳家女,莫言出田墅。」
  2. 在住宅以外,专供休养、游乐的园林房屋。如:「别墅」。《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
思同
唐书地理志思同州𨽻邕州都督府  ——《韵府拾遗 东韵》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江潭 jiāng tán
      江水深处。《楚辞·九章·抽思》:“长瀨湍流,泝江潭兮。” 汉 扬雄 《解嘲》:“或倚 夷门 而笑,或横江潭而渔。”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留别》:“鱼纵江潭真窟宅,鹤飞松岭倍精神。”
      江边。《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清 吴伟业 《橘灯》诗:“花开槐市枝枝大,霜满江潭树树金。”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独醒(獨醒)dú xǐng
      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