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秋波莹明净,鱼子变怪成蛟螭。

王令宋代〕《寒林石屏

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
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
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
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
流传中州盛称赏,主以诧客客见祈。
世人贱真珍贵假,见者喜色留肤皮。
强材美干立修荫,罗列满野谁复窥。
我尝客坐例一见,实亦可爱小且奇。
初疑秋波莹明净,鱼子变怪成蛟螭。
鳞须爪角尚小碎,但见蜿蜓相参差。
又如开张一尺素,醉笔倒画胡髯髭。
如何石上非自然,犹是软弱从风枝。
高楼晓凭秋色老,烟容雨气相蒙垂。
乔林隐约出天际,醉目远暝分茫微。
不然谁家老图书,破碎偶此一片遗。
借令人手弄点画,尚恐巧拙成瑕疵。
如何石理自生长,安得当世无猜疑。
高堆黄金募辩说,万口利锐如磨锥。
或云南山产巨怪,意欲手把乾坤移。
先偷日月送岩底,次取草木阴栽培。
天公怒恐寖成就,六丁桃斧摩云挥。
世人乘此得分裂,锻琢片段贸财赀。
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
又云春气入山骨,欲自石里生蒿藜。
根株芽枿未及出,卒遇匠手相鑱隳。
多称老松已变石,此固剪截根须离。
又云鬼手亦能画,多向石室成屏帷。
固知物怪浩难尽,谁能向此明是非。
城狐老能男女变,海蜃口或楼台吹。
世间自是有此类,何必诘曲穷所归。
细思此屏竟无用,石不中礩木莫支。
徒将文理有小异,招聚瞽说成笼欺。
咄哉闭口不复论,为语爱者无我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秋波明净鱼子变怪蛟螭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1.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2.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3.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5.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1.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秋波 qiū bō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漢語大詞典》
莹 ( 瑩 ) yíng
莹 [ yíng ]
  1. 光洁像玉的石头。
  2. 光洁,透明:晶~。~白。~澈。~洁。
明净 míng jìng
看起来明亮而清楚。例如:明净的天空。
明朗和洁净。例如:明净的橱窗。  ——《漢語大詞典》
鱼子(魚子)yú zǐ
(1).鱼卵。 唐 皮日休 《种鱼》诗:“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鳞·白鱼》:“以刀剖之,悉是鱼子。” 孙犁 《蝗虫篇》诗:“过去,水灾和蝗灾,常常接连,于是有人说,鱼子和蝗子互变。”
(2).即鱼子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纸则有 越 之 剡 藤、苔牋, 蜀 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牋。” 唐 吴融 《倒次韩致光侍郎无题元韵》:“鱼子封牋短,蝇头学字真。”参见“ 鱼子牋 ”。
(3).指鱼子缬。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五:“厌裁鱼子深红纈,泥觅蜻蜓浅碧綾。”参见“ 鱼子纈 ”。
(4).蠹鱼卵。 宋 苏舜钦 《检书》诗:“鱼子或破碎,蚕儿尚狎恰。”
(5).渔人,钓鱼者。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鱼子服冰紈。”一本作“ 渔子 ”。  ——《漢語大詞典》
变怪(變怪)biàn guài
(1).灾变怪异。《汉书·张敞传》:“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 宋 苏轼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诗:“怳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我今晚破残妖魔鬼计,并诛灭变怪妖魔。”
(2).奇异多变。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盖 昌黎 为文主於奇, 马迁 之变怪, 相如 之閎放, 扬雄 之刻深,皆善出奇。”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蛟螭 jiāo chī
(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支那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