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子多栖白云,至人或混红尘。

刘克庄宋代〕《至人六言

幽子多栖白云,至人或混红尘。
有时鼻涕择菜,有时丫髻负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幽子白云至人红尘

幽子 yōu zǐ
隐士。 唐 韩愈 《别赵子》诗:“海上诸山中,幽子颇不无。”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次夕觞客湖上赋葛仙事》词:“我读《内篇》未竟,忽被急符驱去,洞闭白云寒。回首愧幽子,隐约海中山。”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1. 参见「[[栖栖]]」条。
  1.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1. (一)​之又音。
白云(白雲)bái yún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至人 zhì rén
(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漢語大詞典》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1.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1.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1.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2.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混 hùn/hún《國語辭典》

混 [ hùn ]

  1. 水势盛大。《说文解字·水部》:「混,丰流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顺阿而下。」
  2. 污浊不清。《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文选·班固·典引》:「五德初始,同于草昧玄混之中。」唐·李善·注:「混犹溷浊。」
  1. 掺杂。如:「混为一谈」。《文选·班固·幽通赋》:「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2. 蒙骗、冒充。如:「鱼目混珠」。《红楼梦·第四七回》:「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著,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
  3. 胡乱、苟且的度过。如:「鬼混」、「混日子」。《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思量房里没有别人,只是杨执中的蠢儿子在那里混。」
  1. 胡乱。如:「混说」、「混搞」。《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寻了钱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这一个收场。」《红楼梦·第三四回》:「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别混猜度。」

混 [ kūn ]

  1. 参见「混夷 」条。

混 [ gǔn ]

  1. 参见「[[混混]]」条。

混 [ ​hǔn ]

  1. (一)​之又音。

混 [ hún ]

  1. (一)​2.之又音。
红尘(紅塵)hóng chén
(1).车马扬起的飞尘。 汉 班固 《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唐 杜牧 《过华清宫》诗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秦观 《金明池》词:“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只寻芳归去。”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十丈红尘飞紫陌,掩关閒煞踏青屐。”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2).指繁华之地。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唐 王建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鷄梳白髮,天明走马入红尘。” 清 孙枝蔚 《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3).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宝玉 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謫下红尘也可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