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无私馈物,诗有纪行篇。

祁顺明代〕《金寺丞德清张中书士琏同使高丽往还经山海因赠二十韵

历数开千里,华夷囿一天。覃恩在柔远,持节近推贤。

君乃人中杰,官为阙下员。九重承诏令,千里下朝鲜。

壮志终军上,英风陆贾前。中朝得良使,外国仰儒仙。

剑气横霄汉,文光射斗躔。二星相隐映,四马共联翩。

传吏奔趋急,陪臣袛候虔。日摇临境旆,风送渡江船。

春逐天威布,情因译语传。皇仁资道达,荒服赖陶甄。

炳焕仪文备,光华宠命专。江山增胜丽,草木倍清妍。

佳誉三韩重,严装几月旋。囊无私馈物,诗有纪行篇。

邂逅曾倾盖,殷勤记赠鞭。一官真不忝,五善喜兼全。

去隔云山外,归趍日月边。圣情加慰劳,从此沐恩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纪行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1.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2.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3.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1.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1.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私 sī《國語辭典》

私 [ sī ]

  1. 属于个人事物。与「公」相对。如:「大公无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2. 财产。《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3. 私下的言行举止。《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 古代指姊妹的丈夫。《诗经·卫风·硕人》:「邢侯之姨,谭公为私。」
  5. 非法的货物。如:「走私」、「缉私」。
  6. 生殖器官。如:「男私」、「女私」。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一·医妒》:「然裙裂损,几露其私焉。」
  1. 个人的、非官方的。如:「私宅」、「私怨」、「私塾」、「私生活」。
  2. 非法、不公开的。如:「私盐」、「私娼」。
  1. 暗中的、秘密的。如:「私议」、「私相授受」。《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与私约而去。」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2. 偏重一方。《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馈 ( 饋 ) kuì
馈 [ kuì ]
  1. 进献,进食于人:“凡王之~,食用六谷”。
  2. 泛指赠送:~赠。~遗(wèi )。~送。~献。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纪行(紀行)jì xíng
记述旅行见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绅》:“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  ——《漢語大詞典》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1.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2.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3.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