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忠亲以舌舐血,骂贼尸犹爪透拳。

刘克庄宋代〕《录颜鲁公事

世乱朝危节少全,鲁公大义薄云天。
悯忠亲以舌舐血,骂贼尸犹爪透拳。
曾饵仙丹元不死,求容鬼质岂其然。
郎君自有翘材客,焉识堂堂父执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悯 ( 憫 ) mǐn
悯 [ mǐn ]
  1. 哀怜:怜~。~恤。~惜。~恻。
  2. 忧愁:~默。
忠 zhōng《國語辭典》

忠 [ zhōng ]

  1. 尽心诚意待人处事的美德。如:「尽忠职守」、「效忠」。《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2. 姓。如汉代有忠谭。
  1. 尽心做事。如:「忠君爱国」。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舌 shé《國語辭典》

    舌 [ shé ]

    1. 动物口腔中专司辨别味道,帮助咀嚼与发音的味觉器官。也称为「舌头」。
    2. 物体像舌头的部分。如:「火舌」、「帽舌」、「笔舌」。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舐 shì《國語辭典》

    舐 [ shì ]

    1. 用舌頭舔東西。如:「舐犢之愛」。《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
    血 xiě/xuè《國語辭典》

    血 [ ​xiě ]

    语音
    1. 高等动物体内脉管所含的红色血液。从心脏流出,循环全身,有分配养分、输送废物,以营全身新陈代谢的功能。
    2. 眼泪。《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顾况〈伤子〉诗:「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鲜血沾染。《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1. 有血缘关系的。如:「血统」、「血亲」。
    2. 刚强、热烈。如:「血性男儿」、「血气方刚」。《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这样血心为朋友,难道我们当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血 [ ​xu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骂 ( 罵 駡 ) mà
    骂 [ mà ]
    1. 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侮辱人:~人。~街。~名。咒~。辱~。
    2. 斥责:他父亲~他没出息。
    贼 ( 賊 ) zéi
    贼 [ zéi ]
    1.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
    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
    3. 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
    4. 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
    5. 狡猾:~溜溜。
    6. 副词,很:~冷。~亮。~横(hèng )。
    尸 ( 屍 ) shī《國語辭典》

    尸 [ shī ]

    1. 死人的躯体。《左传·成公二年》:「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乃伍员浮尸于江流,三闾沉骸于湘渚。」同「尸 」。
    2. 古时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再拜,尸答拜。」唐·李华〈卜论〉:「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祭无尸。」
    3. 神像、神主。《仪礼·士虞礼》:「祝迎尸,一人衰绖奉篚哭从尸。」唐·皮日休〈正尸祭〉:「生象其死,穷其思也,尸象其生,极其敬也。」
    4. 姓。如春秋时秦国有尸佼。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主持。《诗经·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新唐书·卷一一八·裴潾传》:「凡驿,有官专尸之。」
    2. 空占职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3. 陈尸示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国语·晋语六》:「杀三郤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爪 zhǎo/zhuǎ《國語辭典》

    爪 [ zhǎo ]

    1. 人類手、腳的指甲。如:「指爪」、「腳爪」。
    2. 動物的掌和趾。如:「雞爪」、「鴨爪」。
    3. 器具的腳。如:「這盤子有三個爪。」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爪 [ zhuǎ ]

    1. 參見「爪子 」條。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拳 quán《國語辭典》

    拳 [ quán ]

    1. 手屈指卷握成的形状。如:「双手握拳。」、「挥拳打人。」
    2. 一种徒手搏击的武术。如:「打拳」、「太极拳」、「少林拳」。
    3. 量词。计算拳头出击的单位。如:「他连挥三拳,全部落空。」
    4.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拳弥。
    1. 弯曲。如:「拳起腿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