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会合少,时序感伤多。

王安石宋代〕《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桑杨已零落,藻荇亦消沈。
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西埭路,共望北山岑。
欲觅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亲朋会合少,时序感伤多。
胜践聊为乐,清谈可当歌。
微风淡水竹,净日暖烟萝。
兴极犹难尽,当如薄暮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亲朋会合时序感伤

亲朋(親朋)qīn péng
亲戚朋友。《晋书·谢安传》:“ 安 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 玄 围棊赌别墅。”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漢語大詞典》
会合(會合)huì hé
(1).聚集;聚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虽羽驾尘襟,难於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在月影婆娑的白杨林里, 黑老蔡 一伙人和 杨英 他们会合了。”
(2).见面;相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宋 苏舜钦 《颍川留别王公辅》诗:“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冯雪峰 《秋夜怀若迦》:“在这样悲苦中,我们所祝福的,便只有在暗黑的秋夜,旷野里会有一地给你和妹妹一刹那的会合之一事了。”
(3).遇合。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二:“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
(4).匹配;配合。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这等我们两箇的姻缘,毕竟在几时会合?”
(5).引申为交合。《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教妓女 红莲 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6).指接合的地方。《文选·王褒〈洞箫赋〉》:“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李善 注:“言以象牙饰其会合之际。”
(7).汇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桑干河 ﹞再流下去十五里,到 合庄 ,就和 洋河 会合。”
(8).犹综合。 郁达夫 《回忆鲁迅》:“从这些地方,会合起来,大约他们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  ——《漢語大詞典》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1.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1.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2.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4.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2.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3.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1.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1.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2.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3.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时序(時序)shí xù
(1).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史记·苏秦列传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 注:“《庄子》曰: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宋 梅尧臣 《冬雷》诗:“天公岂欺物,若此汩时序。”
(2).节候;时节。 唐 李益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诗:“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这些时慵怠粧梳,正遇着务农忙养蚕时序。” 曹靖华 《飞花集·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春夏秋冬,时序更迭。”
(3).时间;光阴。《北史·赵文表传》:“后自发彼蕃,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悵望城闕遥,幽居时序永。” 宋 苏舜钦 《晚泊龟山》诗:“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盃。”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这单纯的或者复杂的感情如不加以时序的延长,那是不能发生出诗的表现的。”
(4).犹时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故知文学染乎世情,兴废繫乎时序。”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贤臣良将保鑾舆,正遇着得收成太平时序。” 明 王文昌 《南绣停针·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与,正四海太平时序。”
(5).犹承序,承顺。言有条理。《史记·五帝本纪》:“ 舜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时序。”《旧唐书·文苑传下·吴通玄》:“今四方无事,百揆时序,制书职分,宜归中书舍人。”参见“ 时叙 ”。  ——《漢語大詞典》
感伤(感傷)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