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李白唐代〕《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九日茱萸

九日 jiǔ rì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茱萸 zhū yú
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三国 魏 曹植 《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 吴伟业 《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参见“ 茱萸囊 ”。  ——《漢語大詞典》
熟 shú/shóu《國語辭典》

熟 [ ​shú ]

讀音
  1. 烹煮使可食。如:「煮熟」。《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 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1. 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2. 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3. 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4. 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5. 豐收的。如:「熟年」。
  6. 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鐵」、「熟藥」。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1. 深沉安穩。如:「熟睡」。
  2. 仔細、精詳。如:「熟察」、「熟讀」、「熟視」、「深思熟慮」。

熟 [ ​shóu ]

語音
  1. (一)​之語音。
插 chā《國語辭典》

插 [ chā ]

  1. 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2. 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3. 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4. 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1.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2.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3.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4.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5. 妨碍:无~大体。
  6.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7. 得罪:~众。开口~人。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1.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2. 参见「早安 」条。
  3. 姓。如晋代有早衍。
  1.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2.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3.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4.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1.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2.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3.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4.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