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褪浴华清,凝温泉、绛绡微皱。

陈允平宋代〕《月上海棠

游丝弄晚,卷帘看处,燕重来时候。正秋千亭榭,锦窠春透。梦回褪浴华清,凝温泉、绛绡微皱。芳阴底,人立东风,露华如昼。
宜酒。啼香泪薄,醉玉痕深,与春同瘦。想当年金谷,步帷初绣。彩云影里徘徊,娇无语、夜寒归后。莺窗晓,花间重携素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梦回华清凝温绛绡

梦回(夢迴)mèng huí
见“ 梦迴 ”。
亦作“ 梦回 ”。 从梦中醒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 中宣 ,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中宣 因问姓氏,但笑而不答,持镜而去。梦迴,亟视篋中,已失所在。”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之二:“细雨梦回 鸡塞 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径曲梦迴人杳,闺深珮冷魂销。” 巴金 《静夜的悲剧》:“有时我午夜梦回,竟然觉得我在滴血或者我的生命跟着水在滴。”  ——《漢語大詞典》
褪 tuì/tùn《國語辭典》

褪 [ tùn ]

  1. 脱下、脱掉。如:「褪下镯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恶和尚道:『你褪了帽子罢!』老和尚含著眼泪,自己除了帽子。」
  2. 消减、消失。如:「褪色」。《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腮边红褪青梅小,口角黄消乳燕飞。」
  3. 凋谢。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宋·辛弃疾〈生查子·梅子褪花时〉词:「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
  4. 藏放。如:「袖子里褪了一封信。」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
  5. 退。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待趋前,还褪后,我则索慌忙施礼半含羞。」《警世通言·卷二三·乐小舍𢬵生觅偶》:「见他趋前褪后,神情不定,心上也觉可怜。」

褪 [ ​tuì ]

  1. (一)​之又音。
浴 yù《國語辭典》

浴 [ yù ]

  1. 洗澡。如:「沐浴」。《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2. 洗涤。如:「浴佛」。《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3. 浸染、浸泡。如:「浴血」、「永浴爱河」。《红楼梦·第二六回》:「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
  1. 洗澡用的。如:「浴室」、「浴池」、「浴巾」。
  1. 姓。如明代有浴沂。
华清(華清)huá qīng
(1).指 华清池 。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自 华清 赐浴,初承恩泽; 长生 乞巧,永订盟香。” 郭沫若 《念奴娇·小汤山》词:“ 华清 何似?令人高下难説。”参见“ 华清池 ”。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凝温
戴表元胡麻赋疑本质之过清常凝温而抱粹  ——《分类字锦》
泉 quán《國語辭典》

泉 [ quán ]

  1. 水的源头。《文选·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地下水。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3. 人死后所在的地方。如:「黄泉」、「九泉」。《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于峡中〉诗:「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4. 古代的钱币。钱的流行像泉水一样,故称为「泉」。如:「泉布」、「刀泉」、「货泉」。《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
  5.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绛绡(絳綃)jiàng xiāo
红色绡绢。绡为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十:“振髮晞翠霞,解褐被絳綃。” 宋 李清照 《采桑子》词:“絳綃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清 周亮工 《寿陆违之》诗:“莫恨归途晚,新诗满絳綃。”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1.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2.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3.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1.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2.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3.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4.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5.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6.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1.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2.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3.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1.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1. (一)​之又音。
皱 ( 皺 ) zhòu
皱 [ zhòu ]
  1.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纹。~褶。~痕。~襞。防~。
  2. 使生褶纹:~眉头。眉头一~,计上心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