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赐浴瑶甃,五家会处,花盈山谷。

李纲宋代〕《雨霖铃(明皇幸西蜀)

蛾眉修绿。正君王恩宠,曼舞丝竹。华清赐浴瑶甃,五家会处,花盈山谷。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听突骑、鼙鼓声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舆远幸匆匆速。奈六军不发人争目。明眸皓齿难恋,肠断处、绣囊犹馥。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谩留与、千古伤神,尽入生绡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清瑶甃五家山谷

华清(華清)huá qīng
(1).指 华清池 。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自 华清 赐浴,初承恩泽; 长生 乞巧,永订盟香。” 郭沫若 《念奴娇·小汤山》词:“ 华清 何似?令人高下难説。”参见“ 华清池 ”。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赐 ( 賜 ) cì
赐 [ cì ]
  1.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2. 敬辞:请~教。希~函。
  3.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浴 yù《國語辭典》

浴 [ yù ]

  1. 洗澡。如:「沐浴」。《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2. 洗涤。如:「浴佛」。《礼记·檀弓上》:「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3. 浸染、浸泡。如:「浴血」、「永浴爱河」。《红楼梦·第二六回》:「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
  1. 洗澡用的。如:「浴室」、「浴池」、「浴巾」。
  1. 姓。如明代有浴沂。
瑶甃 yáo zhòu
(1).井壁的美称。 明 谢徽 《冰壶井》诗:“冰花覆银床,云液沁瑶甃。”
(2).指用美石砌成的浴池。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诗:“细浪涵瑶甃,晴阳上彩斿。”
(3).指琉璃瓦。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树穿瑶甃裂,碑碎玉楼空。”  ——《漢語大詞典》
五家 wǔ jiā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漢語大詞典》
会 ( 會 ) huì/kuài
会 [ huì ]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4. 彼此见面:~面。~见。
  5. 付钱:~账。~钞。
  6. 理解,领悟,懂:~心,体~。
  7. 能,善于:~游泳。~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10. 恰好,正好:~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会 [ kuài ]
  1.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1.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2.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3.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1.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2.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3.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山谷 shān gǔ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吕氏春秋·谨听》:“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閒之所。” 唐 杜甫 《南池》诗:“峥嶸 巴 閬 间,所向尽山谷。”《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餘兵散布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 萧乾 《雁荡行》:“山谷里是一片稻田,深黄葱绿。”
(2). 山谷道人 的省称。详“ 山谷道人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