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藉。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藉。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千秋节(千秋節)qiān qiū jié
(1).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 唐玄宗 。《唐会要·节日》:“ 开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张説 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 天宝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萧炤 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按, 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歌吹千秋节,楼臺八月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明皇 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
(2).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礼志七》:“ 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参见“ 千秋令节 ”。
(3).词牌名。即“千秋岁”。 ——《漢語大詞典》
(2).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礼志七》:“ 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参见“ 千秋令节 ”。
(3).词牌名。即“千秋岁”。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金石 jīn shí
(1).金和美石之属。《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絶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颯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鏗鏘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鏗鏘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漢語大詞典》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絶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颯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鏗鏘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鏗鏘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