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
王建〔唐代〕《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
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
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
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
去时留下霓裳曲,总是离宫别馆声。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
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
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
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
去时留下霓裳曲,总是离宫别馆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华清(華清)huá qīng
(1).指 华清池 。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自 华清 赐浴,初承恩泽; 长生 乞巧,永订盟香。” 郭沫若 《念奴娇·小汤山》词:“ 华清 何似?令人高下难説。”参见“ 华清池 ”。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2).指 华清宫 。 唐 薛能 《折杨柳》词之一:“ 华清 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宋 苏轼 《骊山绝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废又 华清 。”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华清 风雨萧萧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参见“ 华清宫 ”。
(3).犹太清。指太空。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驀地云开,皎然月出,恍疑骑鹤上华清。” ——《漢語大詞典》
年月 nián yuè
(1).年和月,泛指时间。《史记·三代世表》:“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周书·明帝纪》:“ 魏朝 之事,年月既远,一不须问。” 唐 顾况 《弃妇词》:“君恩既断絶,相见何年月。”
(2).时代。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3).岁月;日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的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谁能忘记那些艰苦的年月呢!” ——《漢語大詞典》
(2).时代。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3).岁月;日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的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谁能忘记那些艰苦的年月呢!”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山头(山頭)shān tóu
(1).山的上部;山顶。《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黄鬚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在 汉中 ,而 刘备 栖於山头,使 刘封 下挑战。” 宋 陈与义 《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三五回:“江湖上听得説 对影山 有个使戟的佔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匪参谋长:嗨!好样儿的!是哪个山头的?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人民日报》1967.5.15:“有的甚至讲排场,比阔气,装饰自己的小山头。”
(4).葬场;坟地。《水浒传》第二六回:“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 王婆 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西门庆 那日也教 吴月娘 办了一张桌席,与他山头祭奠。”
(5).山墙。《西游记》第二三回:“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掛着四季吊屏。”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艾芜 《伙伴》:“眼里闪着冷冷的光芒,吐出带有 缅甸 音或 山头 音的 云南 土话。”按,新版《艾芜短篇小说集》“山头”作“景颇”。 ——《漢語大詞典》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三五回:“江湖上听得説 对影山 有个使戟的佔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匪参谋长:嗨!好样儿的!是哪个山头的?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人民日报》1967.5.15:“有的甚至讲排场,比阔气,装饰自己的小山头。”
(4).葬场;坟地。《水浒传》第二六回:“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 王婆 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西门庆 那日也教 吴月娘 办了一张桌席,与他山头祭奠。”
(5).山墙。《西游记》第二三回:“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掛着四季吊屏。”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艾芜 《伙伴》:“眼里闪着冷冷的光芒,吐出带有 缅甸 音或 山头 音的 云南 土话。”按,新版《艾芜短篇小说集》“山头”作“景颇”。 ——《漢語大詞典》
山底
唐 王建 温门山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元 耶律楚材 扈从羽猎 明年准备秋山底,试一如皋学射雉。 ——《骈字类编》
唐 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元 耶律楚材 扈从羽猎 明年准备秋山底,试一如皋学射雉。 ——《骈字类编》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名-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长生(長生)cháng shēng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漢語大詞典》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