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旷达(曠達)kuàng dá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 《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沈灿若 ﹞是 嘉兴 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 ——《漢語大詞典》
知章 zhī zhāng
谓能看清事物的明显迹象。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钦若元辅,体微知章。”参见“ 知微知彰 ”。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后作(後作)hòu zuò
(1).后人的创造。 唐 李子卿 《府试授衣赋》:“念彼及此,务穡劝分,虽非后作,抑有前云。”
(2).指在某一作物收获后所种的作物。 ——《漢語大詞典》
(2).指在某一作物收获后所种的作物。 ——《漢語大詞典》
轩昂(軒昂)xuān áng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强暴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漢語大詞典》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强暴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漢語大詞典》
予美 yǔ měi
指自己所爱的人。《诗·陈风·防有鹊巢》:“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朱熹 集传:“予美,指所与私者也。”《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朱熹 集传:“予美,妇人指其夫也。”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动-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