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今踰薄,儒流子尚奇。

刘汶元代〕《言志叙交四十韵答欧阳元翁

滚滚沧江去,茫茫暗谷移。黑头那敢恃,华发会相欺。

遂起纷如叹,能忘逝者悲。著书谁发愤?追古独忘疲。

讲授尝佔毕,研穷几下帷。群经元奥妙,百氏苦支离。

索隐妨修业,谈经失秉彝。反身惟一理,遵道岂多歧。

新意方来际,陈言尽去时。夏虫冰莫讶,越犬雪休疑。

浮世春荣过,幽园夕秀迟。后凋终有待,直养可容亏。

向使常流混,宁逃具眼嗤。投閒欣事省,扫迹畏人知。

环堵差堪恋,长沙去若为。趋庭因泮藻,赠客且江蓠。

回顾皋比冷,还思宝玦遗。羁愁生雨外,乡梦落天涯。

每慨渊明菊,将寻绮季芝。未谐莱氏隐,频念鹿门期。

友谊今踰薄,儒流子尚奇。刚肠俱比石,末俗竟如脂。

缀曲唯同病,论诗固解颐。率更仍翰墨,六一再文辞。

解接家声远,兼扶士气衰。埙篪参雅奏,椿桂亚高枝。

正始音能续,元和脚肯随。浑雄亲汉魏,绮靡却陈隋。

浪许鲲鱼舞,云看骏马驰。驽骀羞抗臆,鳅鳝愧扬鬐。

不尽沙金拣,犹□璞玉治。受辛惊绝倡,胜己辱先施。

欧冶加锋锷,刘墙力塈茨。吾侪非敢傲,儿辈自宜麾。

学要千年蕴,名须万古垂。匪徒攀屈宋,深望溯濂伊。

天运流无息,人生志勿卑。操怜松郁郁,节抚竹猗猗。

尽拟泠风脚,何曾俗骨医。煎胶得麟凤,岁晚愿深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友谊儒流子尚

友谊(友誼)yǒu yì
(1).朋友间的交情。 明 李贽 《朋友篇》:“ 去华 ( 潘去华 )友朋之义最篤,故是《纂》(指《闇然堂类纂》)首纂篤友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顾总河》:“﹝ 顾琮 ﹞果於友谊,公之督 河 时,前督 完颜伟 病於署中,家属已先行,公为之守护汤药,旬日无倦。” 邹韬奋 《友谊与职权》:“友谊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2).朋友。《廿载繁华梦》第八回:“次日即请齐友谊亲串,同赴梅酌。”
(3).友好和睦。 袁鹰 《远方之歌·五封信》:“黑 非洲 啊黑 非洲 ,全世界都伸出了友谊的手。”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踰 yú《國語辭典》

逾 [ yú ]

  1. 越过、超过。《诗经·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徐晃传》:「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同「逾 」。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1.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3.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4.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5. 卑賤。如:「出身微薄」。
  6.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7. 不尊重。如:「輕薄」。
  1.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2.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3. 姓。如明代有薄珏。
  1.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2.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3.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4.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5.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1.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1.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
  1. 1的語音。
儒流 rú liú
儒士之辈。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唐 柳祥 《潇湘录·张珽》:“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感遇诗》:“ 宋 世五言古,惟《感兴》三十八章,尚有拾遗风格,虽多作儒流见解,其体製实高出一时。”  ——《漢語大詞典》
子尚
萧颖士诗子尚捐俗务季随蹑遐轨  ——《韵府拾遗 漾韵》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