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与美政,异撰乃同揆。
丘逢甲〔清代〕《题裴伯谦大令睫闇诗钞》
山馆秋气凉,西望海云起。把君睫闇诗,庭叶纷在几。
君诗多雅音,从容叶宫徵。圆经修月斧,丽夺馀霞绮。
过岭变雄奇,赤手搏青兕。百里古诸侯,为政自兹始。
治诗如治民,刚柔合乃美。出入法律中,法律为我使。
澄观万物情,粉碎虚空理。才大心益小,意活笔不死。
伟哉造化炉,挈之出十指。嘉君循良治,并入风骚旨。
新诗与美政,异撰乃同揆。卓荦旷代才,况未限所止。
秋风送旅雁,边声晓惊耳。掩卷旷四瞩,大海回澜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新诗(新詩)xīn shī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美政 měi zhèng
(1).犹德政。好的政治措施。《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 彭咸 之所居。”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不可究陈。” 唐 杜甫 《陪王侍御登东山宴姚通泉》诗:“ 姚公 美政谁与儔,不减昔时 陈太丘 。”
(2).使政治美善。《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漢語大詞典》
(2).使政治美善。《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漢語大詞典》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 分开:离~。~居。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 奇怪:惊~。诧~。怪~。
撰 zhuàn《國語辭典》
撰 [ zhuàn ]
动- 著述。如:「撰文」、「撰稿」。
- 编纂。《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
- 才志、志趣。《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天地、阴阳间变化的规律、定数。《易经·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代-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同揆 tóng kuí
同一法则,同一道理。《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南史·恩幸传论》:“而任隔疎情,殊涂一致,权归近狎,异世同揆。” 清 魏源 《大学古本叙》:“以《中庸》证《大学》,先后同揆,若合符节。” 章炳麟 《文学说例》:“寻其辞例,是亦同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