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檐逢除夕,檀栾共拥炉。

刘克庄宋代〕《乍归九首

弛檐逢除夕,檀栾共拥炉。
把如为客看,还得似家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除夕檀栾拥炉

弛 chí《國語辭典》

弛 [ shǐ ]

  1. 放松弓弦。《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墨子·三辩》:「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
  2. 松懈、怠缓。如:「松弛」。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
  3. 舍弃、废除。《文选·张衡·西京赋》:「城尉不弛柝,而内外潜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二·官政二》:「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
  4. 毁坏。《国语·鲁语上》:「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文选·贾谊·过秦论》:「宗庙崩弛,国家为墟。」

弛 [ ​chí ]

  1. (一)​之又音。
檐 yán《國語辭典》

檐 [ yán ]

  1. 同「簷 」。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除夕 chú xī
(1).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朋友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3).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漢語大詞典》
檀栾(檀欒)tán luán
(1).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唐 王睿 《竹》诗:“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欒。”
(2).借指竹。 宋 梅尧臣 《和刁太傅新墅十题·移竹》:“远爱檀欒碧逕开,荷鉏乘雨破秋苔。”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拥炉(擁爐)yōng lú
围炉取暖。 宋 陆游 《冬夜炉边小饮》诗:“拥炉可使曲身直,饮酒能回槁面红。” 宋 王铚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成火暖夜堂深,拥炉细与山僧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