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玉杵杵,不要水银银。

刘克庄宋代〕《病起

不求玉杵杵,不要水银银。
但祝未来世,长为无病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玉杵不要水银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1.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3.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5.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1. 姓。如漢代有求仲。
玉杵 yù chǔ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称。 宋 陆游 《玉京行》:“炉开沐浴时日良,清夜玉杵闻琳房。”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四:“酒仙飘逸不知茶,可笑流涎见麴车。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2). 唐 裴铏 《传奇·裴航》载, 裴航 以玉杵臼为聘礼,娶 云英 仙去。后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礼。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多情委路尘,怕永负今生玉杵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参见“ 玉杵臼 ”。
(3).传说月中有白兔持杵捣药,因以玉杵指月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 嫦娥 奉。”
(4).山药之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谷上·山药》:“《清异録》: 吴淑 《冬日招客》诗云:‘晓羹沉玉杵。’玉杵,谓山蕷。”  ——《漢語大詞典》
杵 chǔ《國語辭典》

杵 [ chǔ ]

  1. 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如:「药杵」、「杵臼」。《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2. 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1. 捅、突刺。如:「拿指头杵他一下。」
  2. 呆立不动。如:「你杵在那里干嘛?」
不要 bú yào
表示禁止和劝阻。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贙?”《红楼梦》第七回:“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你不要穷催,要我没日没夜地卖命办不到。”  ——《漢語大詞典》
水银(水銀)shuǐ yín
(1).即汞。《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达明 復命函 贯 首自随,以生油、水银浸之,而以生牛皮固函。”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却有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
(2).指月。 唐 李白 《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王琦 注引《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3).喻水珠。 南朝 梁元帝 《登江洲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宋 杨万里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诗:“晓风草草君知么?不为高荷惜水银。”  ——《漢語大詞典》
银 ( 銀 ) yín
银 [ yín ]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
  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
  3. 像银的颜色:~白。~发()。~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4. 同“垠”,边。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