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体燥似灼火,愤怒索笔为长谣。
吾闻烈士仗忠信,出入鬼神皆避逃。维彼小人鬼所狎,祟异皆自不善招。
晦之履行并仁义,常揭名教为己操。天将大任预连蹇,薄宦南州初折腰。
劬劳戴星出视事,冒突瘴雾匪一朝。浸淫不制偶成疾,愁卧漳浦拥敝袍。
有时体燥似灼火,愤怒索笔为长谣。句中有意谴疟鬼,词气凌铄吏部高。
予窃料君所守正,彼鬼何者能为妖。幽明路异不相忤,有疾自是疏摄调。
强饭进药姑自爱,勿惑异说心空摇。菊花未落迟君出,犹可共醉樽中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 「體 」的異體字。
燥 zào《國語辭典》
燥 [ zào ]
形- 干的、缺少水分的。如:「干燥」、「燥材」、「天干物燥」。
- 内心焦急不安。如:「燥灼」、「急燥」。通「躁」。
燥 [ sào ]
名- 剁成细碎的肉。如:「肉燥」、「燥子」。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灼火 zhuó huǒ
燃火。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屯》:“灼火源泉,钓鲤山巔;鱼不可得,水不肯燃。” ——《漢語大詞典》
愤怒(憤怒)fèn nù
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幘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明 方孝孺 《与友人论井田书》:“且 王莽 之乱,非为井田也,欺 汉 家之老母而夺其璽,称制於海内,海内之人愤怒,思剖其心而食之,故因变奋起。” 鲁迅 《华盖集·杂感》:“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漢語大詞典》
索 suǒ《國語辭典》
索 [ suǒ ]
名- 粗繩或粗鐵鍊。如:「麻索」、「鐵索」。《列子·天瑞》:「鹿裘帶索,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 姓。如晉代有索靖。
- 搓、絞緊。《楚辭·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淮南子·主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 探求、搜尋。如:「搜索」、「摸索」。《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倒海索明月,凌山採芳蓀。」
- 討、要。如:「索求」、「來函索取」。《韓非子·說林上》:「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馥懷懼,從紹索去,往依張邈。」
- 獨、散。如:「離群索居」。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 蕭條、寂寞。如:「興味索然」、「索然無味」。
索 [ suó ]
- 參見「索性」(二)條。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 「筆 」的異體字。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长谣(長謡)cháng yáo
(1).放声高歌。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何以叙怀,引领长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仙查不可託,河上独长謡。”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语罢长謡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
(2).长篇乐曲或诗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曾是縈旧想,览物奏长謡。” 唐 沈佺期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诗:“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謡。”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謡寄緑琴。” ——《漢語大詞典》
(2).长篇乐曲或诗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曾是縈旧想,览物奏长謡。” 唐 沈佺期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诗:“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謡。”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謡寄緑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