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悯龙钟蠲朝谒,予长假、毋烦申省。

刘克庄宋代〕《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余生日,林农卿赠此词,终篇押一韵,效嚬一首 其一

抽还手版,受用处、十分轻省。便衣剪家机,饭炊躬稼,且免支移系省。

帝悯龙钟蠲朝谒,予长假、毋烦申省。笑木石虚斋,暮年忺做,端明提省。

闲冷。橐金散尽,书筒来省。有小小楼儿,看山待月,绝胜崔公望省。

两鹤随轩,一奴负锸,此外诸馀从省。把一身本末,绿章奏过,泰玄都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龙钟朝谒长假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悯 ( 憫 ) mǐn
悯 [ mǐn ]
  1. 哀怜:怜~。~恤。~惜。~恻。
  2. 忧愁:~默。
龙钟(龍鐘)lóng zhōng
亦作“ 龙鐘 ”。
(1).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北齐 杜弼 《檄梁文》:“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苦成行。”
(2).衰老貌;年迈。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龙钟辞北闕,蹭蹬守南荒。” 宋 梅尧臣 《寄马御史》诗:“却顾旧埒老病马,尘沙歷尽空龙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年老龙锺褴褛瘦弱的乞丐双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
(3).失意潦倒貌。 唐 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 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 白居易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诗:“莫问龙鐘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二:“却恨龙钟无报答,敢因时忌讳门生。”
(4).沾湿貌。 汉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唐 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清 陈维嵩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词之八:“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左耳新聋,莫把箜篌唱懊儂。”《痛史》第十五回:“从此太皇太后得见了孙儿,却又失了媳妇,可怜一掬龙钟老泪,泣的没有乾时。”
(5).行进艰难貌。 唐 苏颋 《早发方骞驿》诗:“传置远山蹊,龙钟蹴烂泥。”
(6).指竹。 北周 庾信 《邛竹杖赋》:“霜风色古,露染斑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沉沉。” 唐 袁邕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诗:“龙钟负烟雪,自有凌云心。” 清 曹寅 《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稚子龙钟当户多,北堂曾种向南坡。”  ——《漢語大詞典》
蠲 juān《國語辭典》

蠲 [ juān ]

  1.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倍足纲。全身由许多环节构成,多脚,头生有一对触须。《说文解字·虫部》:「蠲,马蠲也。」也称为「马陆」。
  1. 免除。如:「蠲免」、「蠲除」。《红楼梦·第一四回》:「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2. 光耀、显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3. 使清洁。《文选·张衡·思玄赋》:「汤蠲体以祷祈兮,蒙庬褫以拯民。」《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岐伯剖腹以蠲肠。」
朝谒(朝謁)cháo yè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杨尚武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漢語大詞典》
予 yú/yǔ《國語辭典》

予 [ yú ]

  1. 我。《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谪巴中〉诗:「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同「余 」。

予 [ yǔ ]

  1. 给。如:「给予」、「赠予」、「授予」、「赋予」。《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通「与」。
  2. 赞许。《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长假(長假)cháng jià
长期借予。《管子·轻重甲》:“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之长假。” 马非百 新诠:“谓民之无产业、无纳税能力者,由政府以国有苑囿公田池泽长期假之。”
(1).长期休假。《晋书·段灼传》:“乃取长假还乡里。”
(2).指辞职。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昼》:“投紱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秖风情。旧因蓴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漢語大詞典》
毋 wú《國語辭典》

毋 [ wú ]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韩非子·说林下》:「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2. 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诫的意思。如:「毋忘在莒」。《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1. 没有。《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如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臿,胫毋毛。」通「无」。
  1. 姓。如晋代有毋雅。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1.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2.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3. 搅扰:~扰。~嚣。
  4.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申 shēn《國語辭典》

申 [ shēn ]

  1. 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2. 舒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通「伸」。
  1. 地支的第九位。
  2.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3.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4.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1.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省 shěng/xǐng《國語辭典》

省 [ shěng ]

  1. 古代的一种行政机构名称。如:「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2. 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之一。在县之上。如:「台湾省」、「福建省」。
  3. 宫禁。《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
  1. 节约。如:「节省」。《西游记·第四七回》:「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2. 减少、去掉。如:「省去一道不必要的手续。」
  3. 不要、休要。宋·黄庭坚〈江城子·画堂高会酒阑珊〉词:「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可便省烦恼,莫伤怀。」

省 [ xǐng ]

  1. 检讨、审察。如:「内省」、「反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2. 探望、问候。如:「晨昏定省」。《红楼梦·第八三回》:「前儿贵妃娘娘省亲回来,我们还亲见他带了几车金银回来。」
  3. 明了、领悟。《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为他人言,皆不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喒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4. 考校。《礼记·中庸》:「日省月试。」
  5. 记得、记住。如:「记省」。元·孙仲章《勘头巾·楔子》:「全不省上青骢,只记得金钟漫捧,直劝我吃的到喉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