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欲高迈,明命那忍违。
忆昔盍簪日,念子思有为。投笔长叹息,慨然赋新诗。
鸿鹄千里志,浩浩不可羁。况当盛明世,翱翔政其时。
自惭鹪鹩质,栖栖恋茅茨。岂不欲高迈,明命那忍违。
锦江春色暮,和风入罗衣。援瑟鼓复作,尚叹知音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岂不 qǐ bù
难道不…?怎么不…?例如:岂不容易?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迈(高邁)gāo mài
(1).高超;超逸。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汝南 戴叔鸞 者,高迈之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八:“ 韩退之 识见高迈。” 明 李贽 《初谭集》卷二十:“ 德操 号 倚松道人 ,诗文皆高迈。”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回想到 唐 虞 以前的人,那是何等自由、纯洁、高迈哟!”
(2).老迈。 唐 孟棨 《本事诗·事志》:“ 白尚书 年既高迈,而 小蛮 方丰艷。”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便小覰的我心长髮短渐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当皇考春秋高迈,威播海外,所有立功将士,其各加等议叙。” ——《漢語大詞典》
(2).老迈。 唐 孟棨 《本事诗·事志》:“ 白尚书 年既高迈,而 小蛮 方丰艷。”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便小覰的我心长髮短渐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当皇考春秋高迈,威播海外,所有立功将士,其各加等议叙。” ——《漢語大詞典》
明命 míng mìng
(1).圣明的命令。《礼记·大学》:“《太甲》:‘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
(2).特指帝王的命令,诏旨。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臣适执笔隶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辞!”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典掌明命,总持宪纲,非博学有文,强毅忠篤,曷可以兼斯任哉!”
(3).犹尊名。恭敬地命名。《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郑玄 注:“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復加也。” 孔颖达 疏:“明犹尊也;命犹名也。”
(4).谓成其教命。《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明,成也。’明命犹言成命,谓成其教命使布之也。”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帝王的命令,诏旨。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臣适执笔隶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辞!”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典掌明命,总持宪纲,非博学有文,强毅忠篤,曷可以兼斯任哉!”
(3).犹尊名。恭敬地命名。《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郑玄 注:“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復加也。” 孔颖达 疏:“明犹尊也;命犹名也。”
(4).谓成其教命。《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明,成也。’明命犹言成命,谓成其教命使布之也。”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动-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违 ( 違 ) wéi
违 [ wéi ]
-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 不见面,离别:久~。
- 邪恶,过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