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君肥遯业讨论,少年宜自有异闻
君不见东方朔,避世金马门,
侏儒倡郭同陆沉。滑稽突梯意已深,
不如孙登闭口逃苏门。身犹孤凤无与邻,
心知嵇生未识真。儿童读书闻入孝,
遭时有用可以移于君。孔子系易辞,
尊干而卑坤。耦耕未足问礼则,
鸟兽固自群荆榛。孟尝声势,
一旦消歇,冢上之牧良可悲。
苟为贫贱不济物,身死泯然俱若兹。
闻君早慕栖竹林,何忽作此悲来吟。
严君肥遯业讨论,少年宜自有异闻
穷达俱性外,学者所不陈
惟勿枉道宁屈身。岂欲行不由径如灭明,
不然不欲乞醯于邻同微生。白驹虽洁,
空谷难久将谁亲,当诗一篇差可人。
秋兰蘪芜亭下生亦蕃,夫人自有美子何足言。
采撷但慰吾愁魂,吟诗作赋北窗词更妍。
万言不直一杯何足怜,咿呦聊用穷吾年。
能来西畴清坐一榻横,长饥亦不轑釜云无羹。
荀卿论义荣,迳庭大不近人情。
是非亦置之,古人踽踽凉凉生何为。
扬雄择中庸,反反骚痛湘累。
我今不见雄,此心犹为君子夷。
世间趣舍不同,岂但羊枣鲙。
陶潜自谓,结庐人世,
无车马喧,心远能尔。
安有郑君,其门如市,
亦能自谓,我心如水。
侏儒倡郭同陆沉。滑稽突梯意已深,
不如孙登闭口逃苏门。身犹孤凤无与邻,
心知嵇生未识真。儿童读书闻入孝,
遭时有用可以移于君。孔子系易辞,
尊干而卑坤。耦耕未足问礼则,
鸟兽固自群荆榛。孟尝声势,
一旦消歇,冢上之牧良可悲。
苟为贫贱不济物,身死泯然俱若兹。
闻君早慕栖竹林,何忽作此悲来吟。
严君肥遯业讨论,少年宜自有异闻
穷达俱性外,学者所不陈
惟勿枉道宁屈身。岂欲行不由径如灭明,
不然不欲乞醯于邻同微生。白驹虽洁,
空谷难久将谁亲,当诗一篇差可人。
秋兰蘪芜亭下生亦蕃,夫人自有美子何足言。
采撷但慰吾愁魂,吟诗作赋北窗词更妍。
万言不直一杯何足怜,咿呦聊用穷吾年。
能来西畴清坐一榻横,长饥亦不轑釜云无羹。
荀卿论义荣,迳庭大不近人情。
是非亦置之,古人踽踽凉凉生何为。
扬雄择中庸,反反骚痛湘累。
我今不见雄,此心犹为君子夷。
世间趣舍不同,岂但羊枣鲙。
陶潜自谓,结庐人世,
无车马喧,心远能尔。
安有郑君,其门如市,
亦能自谓,我心如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严君(嚴君)yán jūn
(1).父母之称。《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汉书·张湛传》:“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
(2).指父亲。 晋 潘尼 《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宋 梅尧臣 《任廷平归京》诗序:“君之严君以太子少保致仕西都。”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 扬州 。”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严君三称》。
(3). 秦 樗里子 受封于 严 ,因号 严君 。参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漢語大詞典》
(2).指父亲。 晋 潘尼 《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宋 梅尧臣 《任廷平归京》诗序:“君之严君以太子少保致仕西都。”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 扬州 。”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严君三称》。
(3). 秦 樗里子 受封于 严 ,因号 严君 。参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漢語大詞典》
肥 féi《國語辭典》
肥 [ féi ]
形- 脂肪较多,肌肉丰满。一般用来形容动物。如:「肥胖」、「肥猪」、「肥肉」。 《 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 丰裕充足。《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 腴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
- 饱满。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利益丰厚的。如:「肥缺」。
- 衣服宽松。如:「袖子太肥了。」
- 在田地上施用养料。如:「肥田」。
- 肥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屐丝曳缟。」 农地的营养剂。如:「施肥」、「有机肥」。利益。如:「分肥」。人、畜的粪便。如:「水肥」、「堆肥」。 姓。如汉代有肥亲。
遯 dùn《國語辭典》
遯 [ dùn ]
名-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表隱退之象。
- 逃。如:「遯走」、「遯跡山林」。同「遁 」。
业 ( 業 ) yè
业 [ yè ]
-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
-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
-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
-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
- 从事:~医。~商。
- 财产:产~。
- 既,已经:~已。~经。
-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
- 姓。
讨论(討論)tǎo lùn
(1).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 三代 之书也。”《晋书·司马彪传》:“ 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 ,终于 孝献 ,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2).谓共同商讨辩论。《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漢語大詞典》
(2).谓共同商讨辩论。《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漢語大詞典》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动-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异闻(異聞)yì wén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论语·季氏》:“ 陈亢 问于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 何晏 集解:“以为 伯鱼 孔子 之子,所闻当有异。”《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源流遂往,详略异闻。” 张铣 注:“﹝帝王﹞音乐宴会虽因时权变,源流遂往,而论説其道者,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后汉书·杨终传》:“﹝ 赵博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往在都,见 诸葛顒 ,曾具问 蜀中 事,云:‘ 成都 城池门屋楼观,皆是 秦 时 司马错 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輒録而藏焉。”
(3).新异之事;奇闻。《后汉书·桓谭传》:“凡人情忽於见事而贵於异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説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又有 庄浪 女子十五岁,亦化为男。与 庄 事仅隔十年,皆在 庄浪 ,亦异闻也。” ——《漢語大詞典》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后汉书·杨终传》:“﹝ 赵博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往在都,见 诸葛顒 ,曾具问 蜀中 事,云:‘ 成都 城池门屋楼观,皆是 秦 时 司马错 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輒録而藏焉。”
(3).新异之事;奇闻。《后汉书·桓谭传》:“凡人情忽於见事而贵於异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説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又有 庄浪 女子十五岁,亦化为男。与 庄 事仅隔十年,皆在 庄浪 ,亦异闻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