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月高夜三更,报秋不劳桐叶声。

张耒宋代〕《谢黄师是惠碧瓷枕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梦入瑶都碧玉城,仙翁支颐饭未成。
鹤鸣月高夜三更,报秋不劳桐叶声。
我老耽书睡苦轻,遶床惟有书纵横。
不如华堂伴玉屏,宝钿敧斜云髻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鹤鸣月高三更报秋不劳桐叶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月高(月高)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其一 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唐 刘禹锡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唐 翁承赞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
唐 罗隐 秋日酬张特玄 风急几闻江上笛,月高谁共酒家楼。
唐 灵一 江行寄张舍人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元 朱德润 和虞先生榆林中秋对月 月高星藏光,天静四山出。  ——《骈字类编》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更 sān gēng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唐 崔颢 《七夕词》诗:“ 班姬 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2).指三更更鼓。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倚门而立者有间,室外有打三更之声。”  ——《漢語大詞典》
报秋(报秋)
韩翃诗露湿荷裳巳报秋  ——《分类字锦》
不劳(不劳)
齐民要术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  ——《韵府拾遗 号韵》
桐叶(桐叶)
宋 黄公度 惜别行送林梅卿赴阙 刺桐城边桐叶飞,刺桐城外行人稀。
元 元好问 饮酒五首 其四 人生桐叶露,见日忽已晞。  ——《骈字类编》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