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寒色 hán sè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 騫 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宋史·杨业传》:“ 代 北苦寒,人多服毡罽, 业 但挟纊,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 业 怡然无寒色。”
(2).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诗:“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盛子昭 《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树木槎枒,万山寒色,渔舟一叶,江雁羣飞。”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万里奇游,饥寒之国。闻说道‘胡天八月雪’,可也只萧萧秋意,依依寒色。”
(3).犹寒气。 宋 梅尧臣 《王龙图知江陵》诗:“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清 陆嵩 《新年作》诗:“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暮靄到 前门 ,沉沉絶市声。非因寒色重,默悼党人魂。”
(4).给人以寒冷感觉的颜色。 明 申时行 《应制题扇》诗:“羣芳烂熳吞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此指白色。
(5).美术上指青、绿、紫等颜色。 ——《漢語大詞典》
(2).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诗:“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盛子昭 《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树木槎枒,万山寒色,渔舟一叶,江雁羣飞。”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万里奇游,饥寒之国。闻说道‘胡天八月雪’,可也只萧萧秋意,依依寒色。”
(3).犹寒气。 宋 梅尧臣 《王龙图知江陵》诗:“行车践残雪,寒色犯轻裘。” 清 陆嵩 《新年作》诗:“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暮靄到 前门 ,沉沉絶市声。非因寒色重,默悼党人魂。”
(4).给人以寒冷感觉的颜色。 明 申时行 《应制题扇》诗:“羣芳烂熳吞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此指白色。
(5).美术上指青、绿、紫等颜色。 ——《漢語大詞典》
雁 yàn《國語辭典》
雁 [ yàn ]
名- 动物名。脊椎动物鸟纲雁鸭目。形状似鹅,颈和翼较长,嘴长微黄,羽淡紫褐色,鸣声嘹亮,飞时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为一种季节性的候鸟。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动-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天上 tiān shàng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漢語大詞典》
春光 chūn guāng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 宋 吴孜 《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宋 杨万里 《题广济圩》诗之三:“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 清 黄遵宪 《遣闷》诗:“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指岁月,青春。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一:“ 燕国 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内侍]启万岁爷, 杨娘娘 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4).形容和悦的面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这时他忽然客气起来,满面春光,向臣让座。” ——《漢語大詞典》
(2).指岁月,青春。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一:“ 燕国 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内侍]启万岁爷, 杨娘娘 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4).形容和悦的面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这时他忽然客气起来,满面春光,向臣让座。” ——《漢語大詞典》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 星座名:➊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北斗七星。
-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 姓。如宋代有斗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挹 yì《國語辭典》
挹 [ yì ]
动- 舀取。《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牵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 谦退、退让。《荀子·宥坐》:「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 推崇。《北史·卷三八·裴文举传》:「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通「揖」。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動-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 量詞:➊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