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张耒宋代〕《屈原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餔糟从流渔父由来不仁

餔糟 bū zāo
1.饮酒;吃酒糟。
2.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从流(從流)cóng liú
(1).随着水流;顺着水流。《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婢子授 子贡 觴,迎流而挹之,投而弃之,从流而挹之,满而溢之。”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引申为随顺俗流。《楚辞·离骚》:“固时俗之从流兮,又孰能无变化?” 汉 刘向 《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3).见“ 从諫如流 ”。
(4).按流放之罪处理。《周书·宣帝纪》:“见囚死罪竝降从流,流罪从徒,五岁刑已下悉皆原宥。”  ——《漢語大詞典》
俗 sú《國語辭典》

俗 [ sú ]

  1. 群众的风尚习惯。如:「礼俗」、「陋俗」、「入境随俗」、「移风易俗」。《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2. 世人、一般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3. 尘世、世间。如:「还俗」。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自幼舍俗出家,在白马寺中修行。」
  1. 粗鄙的。如:「粗俗」、「鄙俗」。三国蜀·诸葛亮〈表废廖立〉:「国家不任贤而任俗吏。」
  2. 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诗:「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3. 大众化的、浅近的。如:「俗语」、「俗谚」、「俗文学」、「通俗小说」。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由来(由來)yóu lái
(1).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红楼梦》第一二○回:“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几榻摩挲思战鬭,由来大业出艰难。”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不仁 bù rén
(1).无仁厚之德;残暴。《易·繫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汉书·翟方进传》:“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 清 任泰学 《质疑·经学》:“后母不仁,能调剂其间者,独赖有昆弟。” 刘大白 《流萤之群》诗:“吸人膏血的蚊子,与其说是无情的刺客,不如看作不仁的富人。”
(2).引申为不体面。《警世通言·陈可尚端阳仙化》:“贱人,做下不仁之事,你今説屈了甚人?”
(3).指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素问·痺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疎,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王冰 注:“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 李贤 注:“不仁犹不遂也。”《明史·儒林传一·邵宝》:“﹝ 宝 ﹞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4).愚钝。《孙子·用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