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酒醒双燕语,墨池雨过百花香。
佘翔〔明代〕《秋日寄题姚在质草草亭》
君家台馆似濠梁,几度论诗到草堂。春社酒醒双燕语,墨池雨过百花香。
桐阴满地吟秋色,竹影留人醉夕阳。可是名园幽兴熟,九华无日不相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春社 chūn shè
古时于春耕前( 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郑玄 注:“春田祭社。” 唐 王驾 《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张素 《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漢語大詞典》
酒醒 jiǔ xǐng
谓醉后醒过来。 宋 苏轼 《谒金门·秋愁》词:“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元 萨都剌 《戏王功甫》诗:“ 王郎 酒醒倚修竹,雪后重簷拥毳衣。”《水浒传》第十一回:“看天色晓来, 林冲 酒醒,打一看时,果然好个大庄院。” 清 张锡祚 《田家》诗:“酒醒春鳩鸣,踏月起浸穀。” ——《漢語大詞典》
双燕(双燕)
南北朝 鲍照 咏双燕诗二首 其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墨池 mò chí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漢語大詞典》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漢語大詞典》
雨过(雨过)
唐 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唐 李商隐 碧城三首 其一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桃花雨过春光腻,劝我一杯灵液味。
唐 罗隐 九江早秋 雨过晚凉生,楼中枕簟清。 ——《骈字类编》
唐 李商隐 碧城三首 其一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桃花雨过春光腻,劝我一杯灵液味。
唐 罗隐 九江早秋 雨过晚凉生,楼中枕簟清。 ——《骈字类编》
百花 bǎi huā
亦作“ 百华 ”。 各种花。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名-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