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列岫出林外,霜落大江流地中。

张耒宋代〕《绝句九首

天高列岫出林外,霜落大江流地中。
晚日桥边数归牧,牛羊部分听儿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天高列岫林外霜落大江地中

天高(天高)
魏晋 张协 杂诗十首 其二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唐 沈佺期 七夕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唐 梁锽 七夕汎舟 夜久应摇佩,天高响不来。
唐 韦应物 登高望洛城作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天高吴塞阔,日落楚山空。
唐 戴叔伦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迟。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
唐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骈字类编》
列岫
朱子诗不到列岫亭讵知亲切处  ——《分类字锦》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林外
曹文晦 诗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分类字锦》
霜落
唐 孟浩然 寻张五回夜园作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唐 王昌龄 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唐 李白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唐 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 霜落叶声燥,景寒人语清。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汎轻涟任去留。
元 刘因 霜落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骈字类编》
大江 dà jiāng
长江 。《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地中 dì zhōng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汉 是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盖石油至多,生於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盖他处水皆转峡出,必有一洩水门,惟此地明洩涧甚少,水皆从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孙诒让 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秦 处西偏,专用武胜…… 徐 处得地中,文德为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