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用诗书中古味,乐闻名利外陈言。

陈著宋代〕《似李德昌州判

借重东南官府新,与秋高洁更春温。
公心知寄黄堂印,信令如开彩棒门。
纯用诗书中古味,乐闻名利外陈言。
耄夫也为乡民贺,硬忍须臾一出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书中古名利陈言

纯 ( 純 ) chún
纯 [ chún ]
  1. 专一不杂:~粹。~然。单~。~金。~铜。~正。~净。~熟。~度。
  2. 丝:“子曰:‘麻冕,礼也;今也~,俭,吾从众’”。
  3. 大:~嘏(极大的福分)。
  4. 人品的美好:~朴。~真。~厚。~笃。~洁。~稚。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诗书(詩書)shī shū
(1).《诗经》《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中古 zhōng gǔ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繫辞下》:“《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此指 商 周 之际。(2)《韩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 鯀 禹 决瀆。”此指 虞夏 之际。(3) 晋 左思 《蜀都赋》:“夫 蜀 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此指 战国 。(4)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 、 吉甫 之徒鸣玉鑾於前;视之中古,则 相如 、 王褒 之属驰金覊於后。”此指 汉 代。今一般以 魏 晋 南北朝 至 唐 宋 之间为中古,亦有把两 汉 包括在内者。
(2).指 欧洲 的中世纪。 茅盾 《虹》:“我觉得这山顶的几簇白房屋就仿佛是中古时代的堡垒。”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夜》:“我又梦想到 欧洲 中古的骑士风度。”  ——《漢語大詞典》
味 wèi《國語辭典》

味 [ wèi ]

  1.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2.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怪味」、「臭味」。
  3. 感受、旨趣、意义。如:「趣味」、「禅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 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如:「菜五味」、「药八味」。《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
  5. 菜肴。如:「山珍海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
  1. 品尝。《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 研究、体察。如:「玩味」、「耐人寻味」。《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名利 míng lì
      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尹文子·大道上》:“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后汉书·种暠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唐 韩愈 《复志赋》:“惟名利之都府兮,羌众人之所驰。”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孙犁 《文学和生活的路》:“你要感觉名利老是在那里诱惑你,就写不出艺术品。”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陈言(陳言)chén yán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